蘇紅軍老師在“紀念儀式”上的講話
陳立憲老師離開我們已經(jīng)20周年,他留給我們大家的東西很多.他那和藹慈祥的音容笑貌,一直提醒著我們要尊師敬友、謙和待人;他那不卑不亢的尚武德行,時常告誡著我們要邪惡不懼、弱小不欺;他那高深莫測的純正功夫,不斷敦促著我們要勤學苦練、堅持不懈;他那精辟獨到的拳理造詣,無不激勵著我們認真揣摩,循序探究。 多年來,我們用陳老師教給我們的拳法強健了體魄,用陳老師留給我們的拳理適應著社會,太極的道義在我們的工作中、生活中,是無處不有無處不在,并對我們的性格、脾氣和處理問題、接人待物等,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在早年初學武術(shù)時,練的是外家拳,雖談不上多大功夫,也算是腿腳靈活、小有能耐。說實話我對當時世面上的太極拳,真還有點看不起,認為那懶洋洋的抬抬胳膊伸伸腿,不過是“摸魚式的廣播體操”罷了。我也曾單臂舉起百斤重的杠鈴,走到太極拳愛好者面前擲地而下,并毫不客氣的說:“有能耐請拿起來!”,以力大而欺人。打從認識陳立憲老師后,他那深厚的功夫讓我對太極拳改變了看法。他恰到好處的棚捋擠按,練出了內(nèi)家拳的深奧;他剛?cè)嵯酀牟蓲?肘靠,透出了陳氏太極拳獨特的風格。一次在給我們講解拳式時,他閃展騰挪,四面出擊,進退攻守天衣無縫,連續(xù)的抖勁,發(fā)力迅猛而自然,動作利落而穩(wěn)健,使得我們幾個學生東倒西歪,手足無措。他在講拳的同時給我們講德,“學太極不可不敬,心不斂束,何能學拳。不可狂,狂則生非,不可滿,滿則招損”等等。他不但這樣講,行為也是一致的。陳老師一向都非常謙遜,義務(wù)教育多年從不收錢,尊師愛生,尊敬各拳種,舉手投足,言談行跡,無不具有儒雅風氣。我們幾個學生佩服的五體投地,也是從那以后,我開始嚴格按照陳老師的言傳身教,練習太極拳的招式,領(lǐng)會太極拳式的要求,感悟太極拳的真諦。隨著時間的延續(xù),在繁雜的工作之中、在心亂的生活之中,處理問題和接人待物時,當年硬碰硬已不多見,太極拳柔韌勁越來見長,對自已的事業(yè)和家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強身健體、修心養(yǎng)性”之太極拳的功用。 陳老師為了陳氏太極拳的普及和發(fā)揚光大,在繼承先輩陳鑫、陳椿元、陳鴻烈傳授的功夫和理論基礎(chǔ)上,他總結(jié)了自已一生練拳的經(jīng)驗體會,整理出了<<陳氏太極拳拳式講解>>和<<陳氏太極拳練習要領(lǐng)>>,形成了自已獨特的風格和理論。他提出:習練陳氏太極拳的過程應分三個附段:一是架式規(guī)范階段。要求初學者認真學記每一動作的定式,要多擺姿勢、多練基本功,牢記方位,不要強求襠口轉(zhuǎn)換和意氣配合,操之過急,容易使學拳者誤入歧途。這叫“行其勢之當然,順其性之自然”。二是盤架領(lǐng)悟階段,要求在盤架時注重一個“松”字,(首先是意,其次是骨松,就是從頭到頸椎,到腰椎,到肩膀,到肘膝,到腕踝,到手足各個關(guān)節(jié)都要放松,骨梢也要放松;然后還要做到形松,就是全身肌肉放松,做到松而不懈,才能達到以意得氣,以氣運身,內(nèi)外行徑軀不倚,虛實分明血氣通。柔是本,剛為力,周身不束不僵也。)使形和意都放松下來而不散落。同時就每一動作的轉(zhuǎn)換和意氣配合,在盤架過程中,結(jié)合自已的體會,回想老師的教授,認真的去悟去揣摩,叫做“順其性之自然,合其心之固然”。這一點很重要,要衡量一個習拳者能否升堂入室,能否稱得上太極拳門生的標準。三是拆架上升階段。拆架也叫拆招,拳練好了,一招一式都練出太極拳的特點和韻味了,太極拳的拳理就顯現(xiàn)出重要作用來。“以形帶氣,以氣帶意,”要走上正軌的“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此時拳路的排序、拳架的定式已無關(guān)緊要,要在單招變化上下功夫,研究怎樣以“中庸之道”處“陰陽開合”,以“形左實右”掩“虛實分明”,以“得意忘形”下“十面埋伏”。同時要加強功力的訓練,體現(xiàn)“皮則鼓、毛則豎、勁則出”的道理。這叫做“合其心之因然,而深究其勢之所以然”。(努力做到上體如漆、如膠、如鞭、如棉;中盤腰要有如力撥千鈞之勢,活若車輪之轂;下盤要穩(wěn)如古樹,靈如貓。手、眼、身、法、步,無處不太極。)這三個階段之間相互關(guān)連,又各分初、中、高級,一步一層,循序漸近,堅持不懈,定能將太極拳與自已融為一體,達到“剛?cè)嵯酀?、周身相隨”,形隨意走、意隨勢變,“引進落空”,蓄發(fā)自如之境界。也就是陳氏太極圖說中的:“勿使人有茫然,一開一合,始則勉然,一動一靜,久而自然,積久而始惺然,繼而恍然,終而豁然,以至于盎然,粹然,而規(guī)于渾然,其實我之于拳用功并無拂然,一皆率其性之本然而然。” 陳老師這些科學的合于拳法的理論,指導著子孫們和學生們勤學苦練,努力鉆研,練就了桃李滿天下。陳沛菊,自1984年以來,多次獲得全國陳式太極拳、器械比賽的冠軍,現(xiàn)任河南省武術(shù)館競賽科長、國家級拳師、國家級武術(shù)教練,經(jīng)常代表國家和河南省出國表演和任教。陳沛林,在正宗嫡傳的拳法上也頗有造詣,主攻實戰(zhàn)和散招,曾擊敗過許多推手冠軍,從事公安工作二十多年,多次立功受獎,現(xiàn)任三門峽市公安局副局長。陳沛山,立志要把陳氏太極拳推向世界的人,只身闖蕩東瀛島國,在獲取學業(yè)的同時,又以自已的實力征服了日本太極拳界,在日本就有5個分會,另外在紐約、巴黎、倫敦等地和我們本土,都設(shè)有分會,他以實際行動為陳氏太極拳的發(fā)揚光大而奮斗著。現(xiàn)任日本東京富特有限公司總顧問、工學博士。另外陳老師的眾多學生們,在沁陽、新鄉(xiāng)、焦作、鄭州等腰三角形地,為推廣和普及陳氏太極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有的取得了國家一級裁判員、二級裁判員,有的晉升了段位,評了拳師,在當?shù)匚湫g(shù)界為陳老師和陳氏太極拳贏得了很好的聲譽。 陳老師光對太極拳的發(fā)展有重要貢獻,他還在中醫(yī)正骨和建筑設(shè)計方面也很有獨到之處。他曾為右小臂折斷的女民工推拿接骨,為腳面粉碎性骨折的初中生妙手復原,他也曾集思廣益繪制沁陽師范學校建筑群,親手設(shè)計大跨度無支撐磚木結(jié)構(gòu)的沁陽影劇院。在沁陽、溫縣方圓一帶,人們尊稱“陳三絕”。所以我說:“陳立憲老師文韜武略、功高德厚,是我們習武練拳之人努力學習的楷模,不愧為當代陳氏太極拳界的一代宗師!” 陳立憲老師雖然離開我們20年了,但他的話一直激勵著我們,他說:“現(xiàn)在國際上對我們太極拳很注重,我們要加緊練功,努力提高發(fā)展,做到名副其實?!蔽覀儗⒂肋h牢記他的教誨,做好陳氏太極拳的普及和發(fā)揚光大工作,為國爭光,為陳立憲老師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