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時報:勤練太極,康復腎病
類別:最新動態(tài)
更新時間:2016-12-24
瀏覽次數:3122
中醫(yī)太極網
《生命時報》(原《環(huán)球時報·生命周刊》)是我國第一份以“報道世界醫(yī)藥新成果,介紹健康生活新理念”為主旨的健康類周刊。 《 生命時報 》2016年12月23日第 08 版特別報道《勤練太極,康復腎病》,報道內容如下:
腰為腎之家,轉腰通絡可益腎
近日有媒體報道,杭州市名中醫(yī)、杭州市中醫(yī)院腎內科主任醫(yī)師俞東容,本身曾是一位腎病患者。她小時候體質很差,出現過蛋白尿,被診斷患有腎炎。受父親影響,她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練習太極。腎病專家王永鈞老先生,也是她后來的導師,用中醫(yī)加太極這套奇妙的“組合拳”治好了她的腎病。至今,每周三和周五晚上,俞主任都要打一小時太極拳。她還專門做了一項課題,研究太極拳對于腎病患者康復的好處。許多腎病患者受她影響,也跟著練起了太極。
為什么太極拳能夠輔助治療腎病,促進其康復?今天,我們就從傳統(tǒng)養(yǎng)生運動太極拳的角度來解讀一二。
“時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倍潭處拙洹短珮O拳經》,把太極健身的精髓描述得淋漓盡致。太極拳是腰上的功夫,運動起來,腰如磨盤,周身貫穿。腰間纏絲般勁力的變換,正是太極強腰益腎的根本。
中醫(yī)認為,腰為腎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意思是說,腰是腎的家,而腎很挑剔,它喜歡溫暖、氣機通暢的環(huán)境,如果這個家里總是冷冰冰,又不經常打掃,腎的后方補給就被削弱了,天長日久,就會出問題。要想讓這個“家”暖起來,經常轉動腰部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腰腎溫煦有度,有助恢復腎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tài)。
活動腰府時要把握火候,不急不躁,不可牽強,以溫養(yǎng)為度,練習太極正是極好的選擇。太極拳,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通過輾轉虛實、斷而復連的動作變化,外練筋骨,內通經絡。在這一點上,太極與中醫(y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中醫(yī)治療腰部疾患的藥物里,通常有補益肝腎、通經活絡的成分。太極的習練也是遵循強腰壯腎、慢功為養(yǎng)的道理。上面提到的俞醫(yī)生練太極多年,配合中醫(yī)藥,治好了腎病,就是受益者之一。
需要腎病康復的初學者,只要一套精要簡單的套路就可以滿足。練習時,先成套演練,再拆招解式,把一套拳分解開來。比如,練完一遍整套后,進行單操練習,細細體會左右進退時腰間勁力的變化。
練拳就像練書法,一撇一捺的基本功尤為重要。在這里要提醒大家,病以藥攻,養(yǎng)以拳論。在腎病的急癥期,一定要遵醫(yī)囑科學用藥,腎病治療越及時,康復的效果必然越好。如果轉成慢病了,就要醫(yī)養(yǎng)并重,藥物、食療加上太極拳,齊頭并重。
太極是一種慢功夫,不僅對腎病有好處,對其他慢病的康復、調節(jié)亞健康狀態(tài)都非常有益。
文章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