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散手實戰(zhàn)的同時,切記要保持力身中正,無論前進、后退、左顧、右盼旋轉身體的等等動態(tài)中,身體不要出現(xiàn)偏移現(xiàn)象,更不要出現(xiàn)過于靠前或靠后,或過于靠左或過于靠右,要保持中立狀態(tài),這樣才有條件去完成散打時所需要的“合力”。如果身體偏向某一個方向,就會變得僵滯沒有變化,失去身體的平衡。所以說在完成立身中正的的同時,頭頂需向上自然的領起、松肩沉胯,這樣就容易做到周身一家,節(jié)節(jié)貫穿了。
在實戰(zhàn)的過程中腰部一定要做到放松,只有放松了,周身上下才能運用自如。
我對太極拳的周身總結了四句話:
神柱能通天地闊,太陰太陽化風波。
腰際能留三分地,舉步登堂運太和。
在太極拳的實戰(zhàn)運作過程中,還有這樣一句話“立如稱準,活如車輪”。秤準,很多朋友將“秤準”錯誤的認識為,秤桿上掛秤垂的繩,也有人去理解為秤心,也有人理解為秤東西時用手提住秤的另一端的繩,其實這種認識都是錯誤的。我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要認真揣摩,在這里“立如秤準”指的是秤的標準。那么秤以什么為準呢?老百姓都知道以公平為準,這個公平不是一下到位的,一下子到位的公平肯定是做了手腳的,是人為的做了手腳,不是自然而然的。這個公平是在沉浮中找到的公平,這個公平既是水平,高了不公平,低了不公平,只有在沉浮中去找到它的位置,這樣它才能活。
而在練習太極拳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那個公平的水平線,我們可以試著去找,在兩腿微曲中去找到那一個平衡線,這個平衡線是以胯來認定的,當你下蹲過低,你會覺得兩腿的支撐力受力過強,當你站的高些你卻找不到,靈活的感覺,所以就在不高不低中去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周身的高低隨實戰(zhàn)姿勢的需要,也是在螺旋纏絲的條件下,高低沉浮不定的,所以在腰間一定要有靈活的三分之地,做到腰中有三分之地胯部自然就要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