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精产品一二二三,成人无码WWW在线看免费,亚洲精品一区三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文武高手顛峰對話

類別:最新動態(tài) 更新時間:2008-06-25 瀏覽次數(shù):5034 中醫(yī)太極網(wǎng)



       6月21日,著名學者王立群(左)和陳正雷“切磋”太極拳。當日,太極與奧運同行系列活動在鄭州舉行,著名學者王立群和陳氏太極拳領軍人物陳正雷一起就“太極文化與養(yǎng)生之道”和太極拳愛好者進行交流。  
    時間:2008年6月21日15:30
       地點:大河網(wǎng)直播間

        主持人:各位網(wǎng)友大家下午好!6月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陳氏太極拳,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養(yǎng)生思想、理論觀念、注重內(nèi)外兼修,融健身與修行于一體,有人把太極拳稱其為“哲拳”,有人稱之為東方的芭蕾。今天我們我們焦點網(wǎng)談請到陳氏太極拳的第十一代傳人陳正雷,陳老師你好。
    陳正雷:你好,各位朋友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同時,我們還請到了河南大學的王立群教授。王立群教授今天也是第二次在我們的嘉賓網(wǎng)談和我們的網(wǎng)友見面。同樣有請您向網(wǎng)友問好。
    王立群:各位網(wǎng)友大家好!
    主持人:在兩位來之前,我們已經(jīng)向網(wǎng)友發(fā)出了預告,網(wǎng)友也比較踴躍的提出了問題。我們現(xiàn)在就先來看一下。有一位網(wǎng)友是這樣說的,他叫余龍,他說大學體育課學過二十四式太極拳套路,當時被它的唯美給迷住了,感覺很優(yōu)雅,尤其是白鶴亮翅和手揮琵琶那兩式,當時對太極了解得不夠多,今天陳正雷大師到了現(xiàn)場,能不能向這位網(wǎng)友仔細的講一講這兩式蘊含的意義是什么。
    陳正雷:關于二十四式太極拳是50年代國家體委,在楊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組織了一些專家學者,創(chuàng)編了一個二十四式簡易太極拳是便于推廣的強身健體的運動方式。至于這個名稱白鶴亮翅和手揮琵琶,要在陳氏太極拳里面這個名稱和說法有所不同。在陳氏太極拳里面,同樣一個動作他叫做白鶴亮翅,陳氏太極拳叫做白鵝亮翅。動作是有一點區(qū)別。為什么會形成這樣呢?在創(chuàng)編這種套路的時候,為了便于推廣普及,就簡化了那些螺旋纏繞的動作,就直接開始這樣做。如果按照陳氏太極拳的要求,在旋轉中,在運行過程中要加上螺旋纏繞。如果一開始就要求大家這樣做的話就覺得難度比較大,所以為了便于推廣就直接這樣上去了。就是這樣一個區(qū)別。其實太極拳的,無論是陳氏、楊氏、吳式、孫式,整體的特點都是練習的時候要求舒展大方,連綿不斷,然后緩慢柔和,清新自然的風格。陳氏太極拳除了這方面的風格與其他門派有所相識之處,還保留了本來的面貌不變,體現(xiàn)一種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的獨特風格。這是陳氏太極與其他太極有所不同的地方。至于手揮琵琶式,  手揮琵琶式在陳氏太極拳里面叫做“摟膝拗步”又叫出手。所以跟楊氏的手揮琵琶還是有一點區(qū)別。
    王立群:手揮琵琶的意思是不是在太極拳里面是護著你的膝蓋。
    陳正雷:手揮琵琶從健身的形狀上來講,好像扶著在彈琵琶的感覺。按照陳氏太極的理論,出手的感覺完全是以保護中門。手不離中門這是保護身體轉動的時候,好像練習散打一樣是防身自衛(wèi)的作用。雖然在二十四式里面沒有看到它的發(fā)力動作,都是以柔和為主,但是每一招里面都含有防守的,攻防含義的方法,這個東西也是攻防含義,首先要保護自己。太極拳講究以守為主,以靜制動。
    王立群:陳老師的意思可以這樣概括,太極拳是從技擊逐漸的向健身來轉化的。手揮琵琶這個動作的本身就是很像是在彈琵琶,所以叫做手揮琵琶。出手的意義是保護前胸。
    主持人:也可以這樣講,從二位的談話當中。太極拳其實是用來防身的,也是在人們的生活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當中,現(xiàn)在就像剛才網(wǎng)友提到的二十四式的套路的時候,主要是以推廣為主,就是讓大家起到健身的作用。當然在這其中,咱們聽到的白鶴亮翅、手揮琵琶這個感覺詞語比較優(yōu)美,所以對大家有一種吸引力,想去學習,想知道怎么練出來的,先給大家造成一種吸引力。就像剛才陳大師在訪談之前提到的,就像談戀愛一樣,首先要吸引,然后才會去談。
    剛才提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的網(wǎng)友其實在后續(xù)的當中也提到陳氏太極拳和其他的楊氏太極和吳式太極有所區(qū)別。也有人說陳氏太極拳是一個傳統(tǒng)的東西,不好看,但是實用。就像談到的二十四式好看,但是不太實用。推廣的時候沒有把防衛(wèi)的成份貫徹得那么深透。在這里其實二十四式簡化的太極拳,我感覺受過大學教育或者現(xiàn)在練得比較多的人當中還是傳播的比較廣的。
    陳正雷:談起太極拳,在300多年前,就是明末清初的時候一直都是社會動蕩,軍荒馬亂,尤其是第九世傳人陳王庭,他也是吸取了明朝戰(zhàn)將戚繼光一些訓練士卒的方法。那是要上陣打仗的的,如果訓練很容易受傷的話,那么這種訓練方法就不是太科學,還沒有打仗就把人打傷了。所以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虛假的,假象的東西。所以當時陳王庭根據(jù)戚繼光的方法創(chuàng)造了一套推手的方法,推手不注重拳打腳踢,這樣訓練士卒的時候可以不帶護具。那個時候訓練的時候要帶護具,帶上這些東西反而不方便,所以陳王庭在這種情況下避免損傷就創(chuàng)造了這種徒手的方法,既能把人打出去,又不會打得鼻青臉腫,所以當時非常受歡迎的,這是太極拳的初衷。后來科學進步,社會發(fā)展,為了強身健體,就把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收斂了。所以有些往外表現(xiàn)的東西,一般后面出現(xiàn)的楊、吳、孫幾種方法都有所變化。
    主持人:剛才王教授也談到,二十四式的太極套路是好看,但是不實用。像陳氏太極拳實用但是不好看。陳老師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陳正雷:他說的不好看,也可能他看到的這個人不能代表陳氏太極拳的全部,其實陳氏太極拳也是以柔為主,開始讓放松、柔和、緩慢的練習,練習要求舒展大方,連綿不斷,周身相隨的一種韻味。現(xiàn)在真正外面能夠把陳氏太極拳風格特點真正完全的表達出來的人還是不太多的??赡苷盟吹倪@個人練的不太好看。
    主持人:其實現(xiàn)在有一位真正能夠表達出來的人,我們會在稍后的訪談過程當中請您向我們的網(wǎng)友具體來闡述一下,用您自己的動作。
    剛才我們談到,我們的網(wǎng)友也向王教授提出這樣的問題,請您談談您心中認為的太極拳,您覺得太極拳與中國的古典文化哪些方面有一脈相承之處。
    王立群:太極拳在中國的武術里面它是一個最能夠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一種武術。國家之所以把他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單加以保護,顯而易見。首先這個拳的名字叫做太極,而太極本身出自于《周易》。《周易》中間就提到太極,而且《周易》講太極是講整個宇宙的生成過程從太極產(chǎn)生陰陽,然后產(chǎn)生四時,再到五行,它是把太極作為宇宙生成的最原始的一個混沌的狀態(tài)。所以在武術的門派當中從名稱來看最能夠體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主持人:名稱方面。
    王立群:對,再一個太極拳本身在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當中,又和中醫(yī)的理論結合起來,中醫(yī)的十二經(jīng)絡。這樣中醫(yī)十二經(jīng)絡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非常重要的。所以太極拳在這一方面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非常密切。另外太極拳從他的套路來說講動靜,講虛實。很多的套路本身的理念,像動靜、虛實、剛柔,這些東西恰恰都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哲學范疇。所以這又和中國古典哲學是密不可分的。這樣的話,太極拳在這一方面集中表達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許多概念,它把這些概念的東西演化成形體的東西。因為太極拳講的這套東西剛好和中國哲學許多相對的哲學都是相同的。這樣太極拳最能夠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包括哲學包括中國的一些基本內(nèi)涵的一種套路。
    主持人:其實也是在太極拳的演變當中,我可以理解王教授剛才講的內(nèi)容,談到第一就是它的名稱,還有中間蘊含的中國的哲學。還有一些中醫(yī)理論都涵蓋在這一套的太極拳的套路當中。所以現(xiàn)在也是大家體會最多的,從陳大師剛才談到的,太極拳初始的創(chuàng)始是用來防御的。但是在現(xiàn)在的演變當中,可能大家看到最多的就是強身健體。我們很多人平時會在公園里面,早晨的時候會有老人起得很早練習太極拳,大家練的都不一樣。就有網(wǎng)友提到,每天早晨我看到好多老年人,也有年輕人在周末的公園里練習太極拳,可還是很少有人把太極拳的理論,揉合著的世界萬物生存的道理說出來。他肯定說的就是剛才和王教授談到的,可能里面所蘊含的中醫(yī)理論,或者是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大家可能還都不太明白。其實剛才王教授向我們簡單地講了一些,今天陳大師也在這里,能不能舉幾個例子向網(wǎng)友具體的講述一下。
    陳正雷:剛才王教授講到拳的名字叫做無“太極”。要是從太極講是講整個大宇宙的運轉規(guī)律,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陰陽哲學,陽氣生陰,陰氣生陽,陰陽轉換。為什么叫做太極拳?從拳方面來講有很多拳,就是這種拳的運作方式符合太極陰陽轉換的原理。陳氏先輩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依據(jù)陰陽學,和中醫(yī)的經(jīng)絡穴,再加上氣功,綜合性的創(chuàng)造了一套具有陰陽性質,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的一種風格特點。以及符合人體的生理規(guī)律和大自然運轉規(guī)律的拳術運動,所以定名為太極拳。這是我在我們家傳的太極理論和為什么要做這個拳。我30年教學包括學生所提的問題,我們精簡的簡化為這一小段話。如果這一小段分開講解就是很多課程了。太極拳與陰陽學地關系,太極拳與中醫(yī)經(jīng)絡學地關系,太極拳與氣功的關系,太極拳與人體的關系,太極拳與大自然的關系,每一個標題都是一堂課。要想把太極拳搞得透徹,搞得明白首先要學理把道理搞明白,用理論指導方法,才能練出韻味。剛才講到怎樣能體現(xiàn)呢?結合到拳里面,太極理論講陰陽,剛才王教授講的都是對稱的,陰陽、上下、左右、內(nèi)外,在太極里面講虛實、快慢、動靜、開合、順纏、逆纏、上纏、下纏、內(nèi)纏、外纏等等都是符合陰陽相對論的一個拳術理論。很多學者練了多少年太極拳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的話在陳氏太極當中講的出現(xiàn)了平面、直線。在運行中要不斷的增加螺旋。沿途纏綿、沿路纏綿,不能有這樣的平面。能夠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講的虛實轉換的道理。首先在手上走下弧線為順纏,準纏到這個位置以后不定不走運轉自如,無過不及,就是也不能過也不能少,也不能定也不能丟。講到位,到位以后到極限了該轉換了。到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如果還繼續(xù)轉自己越轉越被動,所以要產(chǎn)生變化,產(chǎn)生變化要旋轉。轉到這兒以后又轉到極限了,再轉的話自己被動了,到這兒又產(chǎn)生變化又從陽變陰,從陰變陽。一個上弧,一個下弧,完全是按照太極陰陽哲理創(chuàng)造的運行路線。在腿上。從腿上講虛實,右腿為實腿,左腿為虛腿。不丟不定就講這個,也不能多也不能少。
    王立群:實際上講的是概念是中庸,也不能過,也不能少。
    主持人:我一直想問王教授一個問題,您平時健身是怎么樣保持的?
    王立群:我早年曾經(jīng)練過太極拳,我沒有跟陳大師學過,我只是作為健身操學的。
    主持人:也曾經(jīng)聯(lián)系過。
    王立群:我們學習的是二十四式、64、88、108還包括太極劍。后來去讀研了,一到大學工作以后就丟了。
    主持人:王教授還謙虛,都接觸過,可能因為工作的原因,現(xiàn)在可能記不全了。你現(xiàn)在的健身方式是怎樣的?
    王立群:現(xiàn)在的健身方式就是散步,我還是想將來有機會跟陳老師學學太極。
    主持人:今天陳大師在這里可以考慮一下。
    陳正雷:我可以教你太極,你可以教我太極文化。
    咱們文武結合。
    王立群:陳大師講的這些東西,都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
    陳正雷:我講的都是簡單明了的。為什么叫做虛實,也是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轉換。這個虛實不是講的左右擺動,要求的襠走后弧線,襠從后面轉過來。襠走后弧線形成一個平行的八字一樣,兩個膝蓋在旋轉。虛極生實,實極生虛。到極限的時候要產(chǎn)生變化,變化又不是大家講的“一個西瓜一切兩半,你一半我一半”。不走直線,走的是弧線,正好是一個“S”型。就是太極土的轉換方式。符合文化的方式,所以定名為太極拳。
    主持人:剛才陳大師也和網(wǎng)友講了,也用自己實際的動作來給我們講解了。剛才也談到了,談到太極拳和它相聯(lián)系的東西太多了。在訪談的現(xiàn)場可能連一節(jié)課也上不了。
    我覺得這個有待于以后,或者是請陳大師在我們的大河網(wǎng)開一個專門的講堂。就像王教授在央視的《百家講壇》一樣,來好好的講一講。剛才網(wǎng)友也看到了,但是他們想問的問題還是這樣。這個網(wǎng)友比較直,陳正雷您覺得一般人學習、演練太極拳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和追求呢?
    陳正雷:一般人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和追求。這里面分很多種類的人型。有些人是為了健身,強身健體身體虛弱,有病了想起來健身。又不想搞那些激烈活動,也不需要場地服裝的限制。
    王立群:有一些人到一定年齡,或者病到一定程度激烈的運動做不了了。
    陳正雷:而且太極拳的適應性比較廣泛,不受年齡、身份、地位、場地、服裝、器材、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拳大蝸牛之地,在床前,在客廳,在辦公室,走廊里,馬路邊,公園里,哪都可以練。所以便于推廣普及,所以現(xiàn)在喜歡的人越來越多,就是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有些是練過別的武術,光聽人家講太極拳好,很多功夫片里面到最后都是太極拳戰(zhàn)勝了。有些人就是一種好奇心,好勝心,到底太極拳是一種什么原因。為什么不用拳腳能夠勝人,這是一種好奇的。還有一種就是挑釁的,你慢騰騰的,是一老頭老太太練的,吹什么吹。
    主持人:尤其是像陳大師提到的挑釁的情況是有。
    王立群:因為武術流派不同,有的武術流派是強調剛,太極拳太柔了。我覺得這個剛能夠戰(zhàn)勝你。就想通過這種競技來驗證到底是“剛”好,是“剛”占優(yōu)勢還是“柔”占優(yōu)勢。
    陳正雷:目的不一樣,心態(tài)不一樣。
    主持人:剛才我們的網(wǎng)友也談到,幾種類型來練習的人物。像我和王教授這樣練過太極拳,但是非常不專業(yè)。也沒有持續(xù)的練下去,像我們這樣的一群人,您覺得應該練到什么樣的境界?
    陳正雷:既然對太極拳也有所了解,也能夠理解和認識到練太極拳的優(yōu)點和好處。我覺得還是需要再下決心堅持下去。堅持下去以后對你的人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現(xiàn)在外國人他們在追求3種運動,這也是外國的學者、專家經(jīng)過多年的考察提出的結論。外國人現(xiàn)在追求三種運動,第一種是休閑娛樂運動;第二種是終生運動,終生運動就是年輕的時候有一種喜愛可以伴你一生,一輩子都喜愛這項運動;第三種就是緩慢柔和的有氧運動?,F(xiàn)在世界上追求這三種運動,他們通過調查表的考察,問卷調查,說太極拳完全符合這三種運動。中國人太聰明了,創(chuàng)造這么高級的運動。這是外國人的文章上寫的。
    主持人:其實在現(xiàn)實的生活當中,包括我所處在的個人小圈子,其實在我身邊很多女性大家都去健身房練習瑜珈。大家知道瑜珈是來自于印度。剛才陳大師談到的時候就談到太極拳當中蘊含氣功,那么我就感覺到氣方面和瑜珈也是相輔相成的,但是感觀上是不一樣的。
    陳正雷:印度的瑜珈文化底蘊是佛教文化。和中國的太極文化還是有一種區(qū)別的,他講究的是放松、柔和、把身體拉長,然后結合呼吸引導內(nèi)氣也是這種運動。中國人往往都是一種磁場,喜歡外來的東西,香墻里開花墻外香。中國最寶貴的東西可能認識不到。外國人認識到了,但是中國人喜歡外國的一些運動方式,像瑜珈、跆拳道、拳擊,這都是中國的年輕人喜歡的。一項運動能夠傳幾千年,上百年肯定有一套系統(tǒng)的理論,系統(tǒng)的模式,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有一種強身健體的價值存在。但是我覺得,這些東西要讓他大膽的去嘗試,去體會一下,然后都來有一個比較,就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你要不讓他進去那么他更好奇。
    主持人:剛才陳大師也談到太極拳和其他現(xiàn)在大家所熱衷的一些體育項目有一些根本上的區(qū)別。一直流傳至今肯定也有它的道理。有一位網(wǎng)友問:您作為陳氏太極的第十一代傳人您是從幾歲開始練習太極拳的?
    陳正雷:我是從8歲的時候,跟我的伯父陳趙普(音)老師開始學習,因為我的父親去世比較早。我跟我伯父陳找坯(音)學了15年,到1975年12月30日我伯父去世了,后來又跟我的叔父陳找陪(音)老師學習。這樣我有幸跟我的伯父和叔父兩位恩師學習了25年,這樣系統(tǒng)的學習了陳氏太極的拳術、套路、理論知識,包括推手的技術技巧等等各個方面的方法。25年來,那是一個很看客的經(jīng)歷,是從1958年一直到80年代,50年代到80年代,這30年咱們祖國的變化太大了。所以很不容易,跟著兩位老師能夠堅持20多年。昨天是我60歲的生日,國內(nèi)外的新老弟子,新老弟子300多,加上政府的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朋友,昨天參加我生日宴會的有六百多人。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宴會當中您還收了18個入室弟子。您能給我們講一下入室弟子是什么意思嗎?
    陳正雷:入室弟子我的條件要求是,第一是人品、道德要符合我的要求。經(jīng)過多少年的考驗,這些人都是跟我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多年了,都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人,愿意為太極事業(yè)奉獻終生的,執(zhí)著追求的人。第二個是對陳氏太極拳從理論到技術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且有條件的話,在各種比賽場合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必須是國家級以上的。
    王立群:入室弟子的標準還是很高的。
    陳正雷:第一類是在國家比賽,第二類是年齡大的,沒有趕上比賽的時代,但是在各地已經(jīng)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威望,在推廣普及上已經(jīng)做了很大的貢獻,并且有論文,有著作出現(xiàn)。說明你對理論有一定的研究,不光是技術,還包括理論,這是第二類。第三類就是有些領導干部,搞文筆的人,他也沒有以教學為生,也沒有以競賽場取得成績。就像王教授,他本身是當教授的,他就喜歡太極拳。但是這類人,干部和文化人起的作用,他們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他的一句話,他一篇文章,他一堂演講起到的作用不比推廣普及和賽場上取得成績起的作用小。我是從這三個方面選擇人才。
    主持人:也是為了陳氏太極拳以后更好的發(fā)揚光大。
    陳正雷:尤其是進三年來咱們國家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把陳氏太極拳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項目。我又是這個方面的傳承人,所以更有這個責任通過這種方式,我有傳承的責任,他們有繼承的責任。就增加了雙方的責任感,沒有別的意思。
    主持人:在這里我們可以注意到兩個詞,就是陳大師說到的一個是“傳承”,一個是“繼承”。是不是可以理解您收的這18位入室弟子當中將來會有一位是陳氏太極拳的第十二代傳人。
    陳正雷:傳人他們都可以當。不是弟子都可以當做傳人來看待,但是作為嫡宗傳人只有跟我們有血緣關系的才叫做嫡宗傳人。
    主持人:還是像我們看武俠小說的江湖門派,您是掌門人。
    剛才我們談到一些,也了解到陳大師在前一段60歲大壽的時候收了18位入室弟子個人還是比較得意的。在這里我們網(wǎng)友也有這樣的看法,現(xiàn)在學太極的人還是太少了,就是我們的網(wǎng)友自己感覺。因為在現(xiàn)在,就像剛才我們談到的我身邊的一些人大家去健身房學習,跆拳道,或者是瑜伽等其他的項目比較多。像聯(lián)系太極拳的人會相對少一些。這樣學校和培訓班也很少。相對的柔美的一面和比較剛性的一面,和跆拳道比較起來遠沒有那么火熱,對大家的吸引力少一些。會不會以后這種培訓班會逐漸在大家的視野當中出現(xiàn)呢?
    王立群:就是說武館開得少。
    陳正雷:大部分人對太極的印象還是公園里面看到的,老頭老太太的二十四式。說不是二十四式比劃的還不太到位,也不規(guī)范也不到位,很隨意的玩一玩,那叫做玩太極,耍太極。這對太極的影響沒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但是也不能怪這些群眾、愛好者。
    王立群:他們見不到真佛,所以跟著筆劃。
    陳正雷:從2003年我們的拳館開了到現(xiàn)在,到我們?nèi)^練習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并不是他們認為的就是老頭老太太練習的。
    王立群:我當年學的時候找不到老師,然后看著二十四式的掛圖學的。想學但是找不到老師。
    主持人:還是剛才網(wǎng)友提到的,還是一個太極拳的宣傳普及問題。
    陳正雷:宣傳的問題。昨天第三屆中國陳家溝太極功夫精英賽,我們有幸請到王教授參加了。你看那幫年輕的孩子,我們的表演隊都是20來歲的小伙子,練的拳是虎虎生風。
    王立群:那一招一式像我這個年齡已經(jīng)學不成了。
    陳正雷:體現(xiàn)了陳氏太極拳快慢相間、連綿不斷。
    主持人:我也見過,就是我們這些非專業(yè)人員叫做“耍太極”,這個套路耍下來是很灑脫的,給人高高在上,給人的感覺脫離與現(xiàn)實生活當中。練習太極的人都穿著那樣的寬松的衣服。練習的時候袖子都是風,褲腿都有風的感覺,很美很漂亮。
    陳正雷:談到二十四式太極拳從50年代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推廣了50多年了,我認為他確實起到了推廣、普及、宣傳的影響。讓人知道了太極拳這三個字,都知道太極拳是緩慢柔和的動作。雖然說太極拳有點簡單,有點簡易化,但是對太極拳名稱的宣傳和健身價值的宣傳。不光在全國,乃至全球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王立群:普及是提高的基礎,普及可以使更多人了解。
    陳正雷:我從1980年開始接觸外賓,28年來接觸了很多國家的愛好者,很多都是通過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才知道這就是中國的運動方式。然后練了以后才知道楊氏、武式、孫式,追來追去都來源于陳氏,然后都跑到陳家溝來了。
    王立群:有一個過程,二十四式的簡化。就像《百家講壇》一樣,講的都是很普及的,讓你了解了,感興趣了,可以逐漸的由淺入深。所以普及的功勞是很大的。國家體委頒布了二十四式,現(xiàn)在又有太極操,那個太極操我看那個動作難度是很大的。
    主持人:大家也了解太極操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的普及。在焦作、在溫縣可能都在練習。
    陳正雷:在那邊推廣的是陳氏太極拳。太極操有點藝術化了。
    王立群:一看必須是練習武術的人才能夠做的。
    主持人:必須下一定的功夫才能夠練好。
    王立群:現(xiàn)在瑜伽這個東西有一點什么意思在里面呢,瑜伽提供的有場地,有專業(yè)的教師,還有一種氛圍。所以練習瑜伽給人一種高雅的感覺,要找到那個氣場和氛圍。太極拳普及以后也在逐步的精致化,精致化以后會讓更多的國人了解到我們的國粹。
    主持人:也聽到王教授剛才提到的建議,其實也是對太極拳的推廣。
    陳正雷:推廣要多設一些輔導站,輔導點。
    王立群:首先在河南,河南將近一個億的人,各個地市,起碼地級市都有陳氏太極拳的協(xié)會和武館。
    陳正雷:我們現(xiàn)在正在推動各個地市都在建立民間團體組織。
    王立群:如果地級市有就能很快的普及?,F(xiàn)在地級市沒有,都要跑到鄭州來,到陳老師的武館學習不太方便。
    主持人:很多人都有這個想法。就像王教授提到的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想學習但是沒有地方學習。
    王立群:我在開封可以找到教瑜伽的,但是在開封找不到教陳氏太極拳的。
    陳正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2000年的時候,當時我還在省體委當處級干部,當時有一個規(guī)定處級干部不能開公司。我看到這種形式,如果去搞,市場很大,而且很缺乏這方面的機構、人員和教練。那個時候就以我太太的名義注冊了一個公司,以公司的名義走市場,然后建拳館,為什么建拳館。這20多年來在東南亞在歐洲國家看到的都是跆拳道館,瑜珈館,柔道館,遍地都是,中國的武館很少。當時看到這樣的情況以后,一了解作為一個武術工作者就感覺到心里很難受。中國武術在國內(nèi)說話都說的那么大,中華武術淵源流長,博大精深,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真正大門打開了到外面看不到了。什么原因?當時我們單位的領導,作為少林與太極的編外記者。也去調查一下市場,回來寫一個東西,我就對這方面進行了考察??疾斓臅r候就覺得人家第一個是有一個崇高的信仰,有一個追求,有一個敬拜的地方。首先把人的思想抓?。坏诙€有一套規(guī)范的模式,包括場地、服裝、器材、教材、升級考試,段位等等都是非常規(guī)范的一套模式。但是教的東西是簡單、實用、易學,不是那么煩瑣的東西。而且讓人感覺到層次很明顯。好比打那個小板,幾歲的兒童多厚,十幾歲多寬多厚,打斷了這個就達到了一級,打斷另外一個就是兩級。有一個很明確的標準。孩子練習兩天這個打斷了,給你一個一級,再打斷一個給你兩級。非常的簡單明確,量化很明確。最重要的是服裝統(tǒng)一,“哼哼,哈哈”,體現(xiàn)了一種精神。我回來以后也問中國的家長為什么去學習跆拳道,為什么不學習武術。他說人家這邊的氛圍好,氣氛好,讓孩子能夠學到努力拼搏的精神。


    所以咱們搞武術,確實應該規(guī)范起來。所以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有這種想法,要想把全中國的武術規(guī)范了、統(tǒng)一了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的武術一百多個拳種。包括陳氏太極拳也分很多種關系。后來我就自己考慮,從我自身做起,我先把它規(guī)范,然后教我的弟子和學生再傳弟子都按照我的規(guī)范模式來做,如果我做成功了,也算為大家做一個榜樣,做一個示范。
    主持人:談到這里,剛才陳大師談到在2000年的時候自己已經(jīng)認識到太極拳的推廣、設計上的很多問題。就像您剛才談到標準化,要從自身做起。我想問一下現(xiàn)在這個標準化進展到哪一步了?
    陳正雷:現(xiàn)在基本上完成了60%的工作,還有40%的工作需要更細化。
    王立群:現(xiàn)在段位,評級。
    陳正雷:我分為九級、三個層次。一級、二級、三級,達到三級以后可以考一個初級教練證書。達到6級的時候可以考一個中級教練證書。達到9級的時候可以考一個高級教練證書。然后高級教練上面有一個特級,特級就好象是我現(xiàn)在收的入室弟子就可以聘請他為特級教練。所以現(xiàn)在這個框架已經(jīng)出來了。包括我現(xiàn)在建立公司,建立拳館,鄭州為總館,現(xiàn)在在全國開了18家。然后在韓國、日本、歐美這些國家設立了一百多個教學點,我每年都要圍繞這些點轉一圈。條件成熟了可以開分館,條件不成熟的可以掛一個牌子叫做培訓中心。還不符合培訓中心的叫做輔導站,輔導點。
    王立群:看來在普及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陳正雷:我的300多個弟子,有些跟我30年,有些是20年,有些是10年,最低也有5年。這些都是我培養(yǎng)教練的對象,達到哪個層次就發(fā)一個教練證書。將來這些教練通過規(guī)范的訓練符合教學的要求。一般達到中級教練才往外派。現(xiàn)在這些分館都需要教練,尤其是到國外去,還要增加一門外語。不可能給你配一個翻譯。
    主持人:也談到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在剛才的談話當中我自己感覺在這8年的時間里,應該講陳大師真是沒有虛度時間。我們可以感覺到在我們聽的時候覺得8年去定這樣一個武術套路的分級,包括您談到9個級別,3個層次。其實在太極拳的推廣里面咱們也可以稱之為教學人員,在他們的身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在這里聽到還是感覺很欣慰。我們還是期盼在以后的道路上,或者我們想去健身的地方都能夠有太極拳教學的場館出現(xiàn)。
    陳正雷:現(xiàn)在鄭州有兩、三家。我們的規(guī)劃是城市人口30萬就要建一個館。鄭州有兩百萬的人口,最少要建七八個。
    王立群:這是場館的建設,還有一些是在戶外廣場。
    陳正雷:還有開發(fā)商的社區(qū)。
    王立群:如果那個地方有弟子打,有人去學,那么輻射面會更廣。
    主持人:王教授今天來一趟也很不容易。剛才在訪談的之前王教授自己也談是專程從北京剛剛飛過來。
    王立群:對。
    主持人:在這里見到您也很激動,特別的高興。因為我們這次來專門是為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月做的這樣一個準備工作。剛才也談到太極拳,您覺得太極拳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當中所占的份量有多大?
    王立群:我覺得太極拳在將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發(fā)展?jié)摿κ欠浅拸V的。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有一些瀕危的種類。這種東西如果再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不給他尋找出路的話,可能就會滅絕。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這樣。太極拳在這些非物質文化里面是非常獨特的,這個獨特性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間是最有群眾基礎,而且最有發(fā)展前景的。因為太極拳作為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有一個很可貴的地方。就是和健身、養(yǎng)生結合起來。特別是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強調尊重生命,汶川地震我們對死難者的尊嚴都要保護。隨著今天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更多的人關注生命本體,關注生命本體也關注生存質量、關注健康,在這方面太極拳恰好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另外有很多也優(yōu)越的條件,練習瑜伽,也不是太懂,練習瑜伽需要場地。但是練習太極一尺的場地就可以練習。所以太極拳的發(fā)展非常有基礎。和其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需要政府大量的投入去幫助它,不要讓它滅絕。你可能有一些東西的話,比如有一些是國粹。我可學可不學,但是太極拳學和不學關系到我的生存質量,關系到我生命的長度,那么很多人愿意自發(fā)的去學習。所以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太極拳是群眾基礎最廣泛,蘊含中國文化傳統(tǒng)最深厚,發(fā)展前景最好的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和其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相比不一樣。比如有一些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比如昆曲,昆曲和太極來比較的話,昆曲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戲劇化石,它產(chǎn)生的年代很早。昆曲現(xiàn)在只能在小眾范圍傳播,國家對昆曲采取種種的保護措施,但是無論怎么樣保護,他是一個小眾文化,太極拳是一個大眾文化。所以學習昆曲的人你怎么樣動員它,它絕對不會像學習太極拳一樣有這么大的群眾基礎。這當然和太極拳自身的強身健體功能有關。也和國家從50年代推廣、簡化太極拳這個根基是不可分的。很多人就像剛才說的,很多人認識太極拳是從簡化二十四式開始的,逐步深入才知道根是陳氏太極拳。所以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當中太極拳是最有群眾基礎的。
    主持人:剛才談到太極拳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當中的分量的時候,王教授用了三個最好,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詞是群眾基礎非常的廣泛。并且還用了一個大眾化。我們在這里也非常感謝二位到我們的直播間來作客。讓大家對太極拳,特別是對陳氏太極拳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我希望二位以后有機會再到我們的直播間和網(wǎng)友交流。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的節(jié)目到這里。節(jié)目的最后請二位概括一下陳氏太極拳今后發(fā)展的空間。
    陳正雷:我認為太極拳發(fā)展到今天,在近百年年來,在幾大門派、歷代老師的努力下,太極拳已經(jīng)走向世界,正在為全世界的人類健康做貢獻。這是全人類的,而不是哪一個門派,哪一個人的。大家應該團結起來共同發(fā)展,把民族文化,非物質文化發(fā)展起來。
    王立群:學好國粹,強身健體。
    主持人:今天我們的訪談就到這里,謝謝大家的收看。
 

微信掃一掃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