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太極拳含胸與氣沉丹田
類別:最新動態(tài)
更新時間:2018-06-27
瀏覽次數(shù):2824
中醫(yī)太極網(wǎng)
“含胸與氣沉丹田”是太極拳中兩個最基本的要領,這兩個要領與其它要領相比,“說著容易做著難”,關鍵是對“含與沉”的認識和理解容易偏頗和產(chǎn)生錯誤。
從拳學的實踐體悟看,太極拳的要領是做出來的,而不是練出來的,何以此說?因為,要領做對了就有,做錯了就沒有,所以,關鍵是方法的正確。太極拳的修煉,其實質就是掌握和熟悉要領方法的過程,若方法不正確,即使練一輩子也難入功成之門。所以說,把握要領惟方法正確在前,熟悉熟練動作在后。因為拳是活的是動著用的,所以太極拳要領的把握,最關鍵的問題不是站著不動如何,而是在動式中要不丟要領,必須把站式中所求之要領應用于動式之中。下面,根據(jù)筆者的切身體悟,談談對含胸與氣沉丹田的認識,以資同好共研。
一、含胸。含胸有含蓄之意,實際上就是松胸,松胸的實質,就是隔肌的放松,由松而沉。含胸而不在胸,不是佝背凹胸之胸向內凹,而是胸平、肩開、背裹、頭領、肩沉、背拔、脅張的膈肌的松沉。含胸在于裹背、扣肩、虛腋及兩膀的內合。肩開腋自虛,腋虛臂自撐,臂撐背自裹,裹背肩自扣,肩扣膀自合,膀合胸自含,胸含背自拔,背拔則肩沉肘墜。所以說,能含胸能拔背,能拔背能沉肩,能沉肩則能墜肘。沉肩拔背頭自領,頭領身拔膈肌沉,膈肌松沉胸即含,反之亦然。背裹、肩扣、腋虛、脅張、膈肌松沉,胸雖然未動,但胸骨自有上起內吸之感,這樣就使胸腔得到了充分放松,不僅擴展了胸膛,加大了肺擴量,也使呼吸順暢而舒展。膈肌隨呼吸的舒展沉降而鼓蕩,使呼吸遂能加深,并對腹腔的壓力變化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含胸的主要作用是使胸腔最大限度地放松,縮減呼吸的頻率而擴大呼吸量,增加對身體氧氣的供給,從而滿足身體新陳代謝對氧的消耗,并通過呼吸的調整(主要是膈肌的張馳沉降)改變腹腔壓力的變化,以適應身體運動和發(fā)放勁力的變化。所以,胸松氣則暢,胸含勁則聚。
二、氣沉丹田。氣沉丹田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感悟。氣沉丹田是靜養(yǎng)功和內家拳的獨門要求,它與動作要領直接關聯(lián),與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虛領頂勁等要領直接相聯(lián)系,是勁力松沉的一種感覺,并非故意沉氣所為,也并不是所有的拳都要求或必須氣沉丹田的。現(xiàn)在,有些“挺胸收腹”的外家拳為了迎合時髦也要求起“氣沉丹田”來了,其實這是一種絕對錯誤。因為,氣沉丹田與挺胸收腹兩者之間是不可相融的,前者為腹式呼吸,后者則為胸式呼吸,呼吸時胸挺氣自橫,氣橫則胸逆,兩膀掛力,渾身較力,焉能有沉氣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