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1)
類別:中醫(yī)養(yǎng)生
更新時間:2007-04-23
瀏覽次數(shù):4607
中醫(yī)太極網(wǎng)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錄>
<篇名>邵序
內(nèi)容:《記》曰∶醫(yī)不三世,不服其藥。鄭康成曰∶慎物齊也??讻_遠引舊說云∶三世者,一
曰《黃帝針灸》,二曰《神農(nóng)本草》,三曰《素女脈訣》??党伞吨芏Y注》亦曰∶五藥,草、
木、蟲、石、谷也。其治合之齊,則存乎神農(nóng)子儀之術(shù),是《禮記》注所謂慎物齊者,猶言
治合之齊,指本草諸書而言也。沖遠既引舊說,復疑其非鄭義過矣?!稘h書》引本草方術(shù)而
《藝文志》缺載,賈公彥引《中經(jīng)簿》,有《子儀本草經(jīng)》一卷,不言出于神農(nóng)。至隋《經(jīng)
籍志》,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三卷,與今分上、中、下三品者相合,當屬漢以來舊本?!端逯尽?nbsp;
又載雷公《本草集注》四卷,《蔡邕本草》七卷,今俱不傳。自《別錄》以后,累有損益升
降,隨時條記,或傳合本文,不相別白。據(jù)陸元朗《經(jīng)典釋文》所引,則經(jīng)文與名醫(yī)所附益
者,合并為一,其來舊矣。孫君伯淵偕其從子因《大觀本草》黑白字書,厘正《神農(nóng)本經(jīng)》
三卷,又據(jù)《太平御覽》引《經(jīng)》云∶生山谷生川澤者,定為本文,其有預章、朱崖、常山、
奉高,郡縣名者,定為后人羼入。釋《本草》者,以吳普本為最古,散見于諸書征引者,綴
集之以補《大觀》本所未備,疏通古義,系以考證,非澹雅之才,沉郁之思,未易為此也。
古者協(xié)陰陽之和,宣羸縮之節(jié),凡夫含聲負氣,以及倒生旁達, 飛蠕動之倫,胥盡其性,
遇物能名,以達于利用,生生之具,儒者宜致思焉。《淮南王書》曰∶地黃主屬骨,而甘草
主生肉之藥也。又曰∶大戟去水,葶藶愈張,用之不節(jié),乃反為病?!墩摵狻吩弧弥物L用風,
治熱用熱,治邊用蜜丹;《潛夫論》曰∶治疾當真人參,反得支羅服;當?shù)名滈T冬,反蒸橫
麥,已而不識真,合而服之,病以浸劇。斯皆神農(nóng)之緒言,惟其贍涉者博,故引類比方,悉
符藥論。后儒或忽為方技家言,漁獵所及,又是末師而非往古,甚至經(jīng)典所載鳥獸草木,亦
輾轉(zhuǎn)而昧其名,不已慎乎!《后漢書·華佗傳》∶吳普從佗學,依準佗療,多所全濟,佗以五
禽之戲別傳。又載魏明帝使普為禽戲,普以其法語諸醫(yī),疑其方術(shù)相傳,別有奇文異數(shù)。今
觀普所釋本草,則神農(nóng)、黃帝、岐伯、雷公、桐君、醫(yī)和、扁鵲,以及后代名醫(yī)之說,靡不
賅載,則其多所全濟,由于稽考之勤,比驗之密,而非必別有其奇文異數(shù)。信乎!非讀三世
書者,不可服其藥也。世俗所傳,黃帝、神農(nóng)、扁鵲之書,多為后人竄易,余愿得夫閎覽博
物者為之是正也。因?qū)O君伯仲校定《本草》,而發(fā)其端。至其書考證精審
\x余姚邵晉涵序\x
<目錄>
<篇名>張序
內(nèi)容:儒者不必以醫(yī)名,而知醫(yī)之理,則莫過于儒者。春秋時,和與緩,神于醫(yī)者也。其通《
周易》,辨皿蟲之義,醫(yī)也,而實儒也。世之言醫(yī)者,必首推神農(nóng)。然使神農(nóng)非與太乙游,
則其傳不正,非作赭鞭鉤 ,巡五岳四瀆,則其識不廣;非以土地所生萬千類,驗其能治
與
歷試之,親嘗之,亦僅與商賈市販等耳,于醫(yī)乎何與?吾故曰∶神農(nóng),千古之大儒也??肌?nbsp;
崇文總目》,載《食品》一卷,《五臟論》一卷,皆系之神農(nóng)。其本久不傳,傳之者,《神農(nóng)
本草經(jīng)》耳!而亦無專本。唐審元裒輯之,《書錄解題》謂之《大觀本草》,《讀書志》謂之
《證
類本草》。闕后繆雍有《疏》,盧之頤有《乘雅半偈》,皆以《本經(jīng)》為之主。然或參以臆說,
或益以衍斷,解愈紛,義愈晦,未有考核精審,卓然有所發(fā)明者。則證古難,證古而折衷于
至是,為尤難。孫淵如觀察,偕其從子鳳卿,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三卷。于吳普《名醫(yī)》外,
益以《說文》、《爾雅》、《廣雅》、《淮南子》、《抱樸子》諸書,不列古方,不論脈證,而古圣
殷殷治世之意,燦然如列眉??鬃釉弧枚嘧R于鳥獸草木之名。又曰∶致知在格物。則是書也,
非徒醫(yī)家之書,而實儒家之書也,其遠勝于希雍之諸人也固宜?;蛞浴侗静荨分?,始見《漢
書·平帝紀》《樓護傳》,幾有疑于《本草經(jīng)》者。然神農(nóng)始嘗百草,始有醫(yī)藥,見于《三皇
紀》矣;因三百六十五種注釋為七卷,見于陶隱居《錄》矣;增一百十四種,廣為二十卷,
《唐本草》宗之;增一百三十三種,孟昶復加厘定,《蜀本草》又宗之。至郡縣,本屬后人
所附益,《經(jīng)》但云生山谷、生川澤耳。《洪范》以康寧為福,《雅頌》稱壽考萬年,又何疑
于久服輕身延年,為后世方士之說哉?大抵儒者之嗜學如醫(yī)然,淵源,其脈也;復審,其胗
視也。辨邪正,定是非,則溫寒平熱之介也。觀察方聞綴學,以鴻儒名,海內(nèi)求其著述者,
如金膏水碧之珍。鳳卿好博聞,研丹吮墨,日以儒為事,則上溯之羲皇以前,數(shù)千年如一日,
非嗜之專且久而能然耶?顧吾獨怪是編中,無所謂治書癖
\x嘉慶四年太歲在己未冬十月望日宣城張炯撰于瞻園之灌術(shù)莊\x
<目錄>
<篇名>孫序
內(nèi)容:《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三卷,所傳白字書,見《大觀本草》。
按∶《嘉 補注》序云∶所謂《神農(nóng)本經(jīng)》者,以朱字;《名醫(yī)》因神農(nóng)舊條而有增補者,
以墨字間于朱字?!堕_寶重定》序云∶舊經(jīng)三卷,世所流傳,《名醫(yī)別錄》,互為編纂。至梁
貞白先生陶弘景,乃以《別錄》參其《本經(jīng)》,朱墨雜書,時謂明白。據(jù)此,則宋所傳黑白
字書,實陶弘景手書之本。自梁以前,神農(nóng)、黃帝、岐伯、雷公、扁鵲,各有成書,魏吳普
見之,故其說藥性主治,各家殊異。后人纂為一書,然猶有旁注,或朱、墨字之別,《本經(jīng)》
之文以是不亂。舊說,本草之名,僅見《漢書·平帝紀》及《樓護傳》。予按∶《藝文志》有
《神農(nóng)黃帝食藥》七卷,今本偽為《食禁》,賈公彥《周禮》醫(yī)師疏引其文,正作《食藥》,
宋人不考。遂疑《本草》非《七略》中書。賈公彥引《中經(jīng)簿》,又有《子儀本草經(jīng)》一卷,
疑亦此也。梁《七錄》有《神農(nóng)本草》三卷,其卷數(shù)不同者,古今分合之異。神農(nóng)之世,書
契未作,說者以此疑《經(jīng)》,如皇甫謐言,則知四卷成于黃帝。陶弘景云,軒轅以前,文本
未傳,藥性所主,嘗以識識相因。至于桐、雷,乃著在于編簡,此書當與《素問》同類,其
言良是。且《藝文志》,農(nóng)、兵、五行、雜占、經(jīng)方、神仙諸家,俱有神農(nóng)書。大抵述作有
本,其傳非妄。是以《博物志》云∶太古書今見存,有《神農(nóng)經(jīng)》、《春秋傳注》。賈逵以《三
墳》為三皇之書,神農(nóng)預其列?!妒酚洝费浴们厥蓟什蝗メt(yī)藥卜筮之書,則此《經(jīng)》幸與《周
易》并存。顏之推《家訓》乃云∶《本草》神農(nóng)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趙國、常山、奉高、
真定、臨淄、馮翊等郡縣名,出諸藥物,皆由后人所羼,非本文。陶弘景亦云∶所出郡縣,
乃后漢時制,疑仲景、云化等所記。按∶薛綜注《張衡賦》引《本草經(jīng)》∶太一禹余糧,一
名石腦,生山谷。是古本無郡縣名?!短接[》引《經(jīng)》上云∶生山谷或川澤,下云生某
山某郡。明生山谷,《本經(jīng)》文也;其下郡縣,《名醫(yī)》所益。今《大觀本》俱作黑字?;蚝?nbsp;
其文,云某山川谷,某郡川澤,恐傳寫之誤,古本不若此。仲景、元化后,有吳普、李當之,
皆修此經(jīng)。當之書,世少行用?!段褐尽とA佗傳》,言普從佗學。隋《經(jīng)籍志》稱《吳普本草》
,梁有六卷。《嘉 本草》云∶普修《神農(nóng)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種。唐《經(jīng)籍志》尚存六卷。
今廣內(nèi)不復存,惟諸書多見引據(jù)。其說藥性,寒溫五味最為詳悉,是普書宋時已佚,今其文
惟見掌禹錫所引《藝文類聚》《初學記》《后漢書注》《事類賦》諸書。《太平御覽》引據(jù)尤多,
足補《大觀》所缺,重是別錄前書,因采其文附于《本經(jīng)》,亦略備矣。其普所稱,有神農(nóng)
說者,即是《本經(jīng)》,《大觀》或誤作黑字,亦據(jù)增其藥物,或數(shù)浮于三百六十五種,由后人
以意分合,難以定之。其藥名,有禹余糧、王不留行、徐長卿、鬼督郵之屬不類太古時文。
按字書以禹為蟲,不必夏禹。其余名號,或系后人所增,或聲音傳述,改古舊稱之致。又《經(jīng)》
有云∶宜酒漬者?;蛞跃品巧褶r(nóng)時物,然《本草衍義》已據(jù)《素問》首言“以妄為常,以酒
為漿”,謂酒自黃帝始。又按∶《文選注》引《博物志》,亦云“杜康作酒”。王著《與杜康絕
交書》曰∶康,字仲寧,或云黃帝時人,則俱不得疑《經(jīng)》矣。孔子云∶述而不作,信而好
古。又云∶多誤于鳥獸草木之名。今儒家拘泥耳目,未能及遠,不睹醫(yī)經(jīng)、本草之書;方家
循守俗書,不察古本藥性異同之說,又見明李時珍作《本草綱目》,其名已愚,僅取《大觀》
本,割裂舊文,妄加增駁,迷誤后學。予與家鳳卿集成是書,庶以輔冀完經(jīng),啟蒙方伎,略
以所知,加之考證?!侗窘?jīng)》云∶上藥,本上經(jīng);中藥,本中經(jīng);下藥,本下經(jīng),是古以玉
石草木等上、中、下品分卷。而序錄別為一卷。陶序朱書云∶《本草經(jīng)》卷上注云∶序藥性
之源本,論病名之形論。卷中云∶玉石、草木三品。卷下云∶蟲、獸、果、菜、米,合三品,
此名醫(yī)所改,今依古為次。又《帝王世紀》及陶序稱四卷者,掌禹錫云∶按舊本亦作四卷。
韓保升又云∶《神農(nóng)本草》上、中、下并序錄,合四卷。若此,則三、四之異,以有序錄。
則《抱樸子》《養(yǎng)生要略》,《太平御覽》所引《神農(nóng)經(jīng)》,或云問于太乙子,或引太乙子云云,
皆《經(jīng)》所無,或亦在序錄中,后人節(jié)去之耳。至其經(jīng)文或以癢為“養(yǎng)”、“創(chuàng)”為“瘡”、“淡”
為“痰”、“注”為“蛀”、“沙”為“砂”、“兔”為“菟”之類,皆由傳寫之誤,據(jù)古訂正,
勿嫌驚俗
也。其辨析物類,引據(jù)諸書,本之《毛詩》、《爾雅》、《說文》、《方言》、《廣雅》諸子雜家,
則鳳卿增補之力俱多云。
\x陽湖孫星衍撰\x
著本草者,代有明哲矣,而求道者必推本于神農(nóng),以為神圣之至誠盡性,其興物以全民,
義至精而用至大也。歷三代之世以迄秦漢,守其書而傳習之,蓋無敢違其教者。自陶貞白
雜入《名醫(yī)別錄》,朱墨分書,其書無傳本矣。至宋以降,朱墨互淆,其書無真本矣。紛紜
散亂,千有余歲,好古者乃欲一一收拾以復其舊,亦難矣哉。故靈胎徐氏有《本草百種錄》,
修園陳氏有《本草經(jīng)讀》,各于經(jīng)旨有所發(fā)明。不愧述者,要止體厥功能,以便世用。而于
三品之全物,卒闕焉而無聞,久之乃得顧氏輯本,復于同郡石埭徐氏借得孫氏輯本二書,皆
以用,一無所發(fā)。蓋孫氏本非知醫(yī)者,此無足怪。乃于名物形狀,亦徒羅列富有,莫正是非
。如水萍則 并列。柳華則檉杞同稱。如此之類,未可殫舉。然而備錄前文。以待來哲之
論定勝九谷長,其可實谷而苗草耶。二種出入,嫌入于妄作矣。尤異者,孫顧二書,同出大
觀,而三品互殊,幾于十二。顧氏詆孫不考《本經(jīng)》目錄,故三品種數(shù),顯與名例相違。夫
《本經(jīng)》目錄,載在《李氏綱目》第二卷,昭昭者也。孫氏之輯此書,不可謂不勤者矣,獨
于此忽焉而不一寓目耶?豈謂《本經(jīng)》久無真本,安所得其目錄?李氏所述不足據(jù)耶。然而
名
例相違又何也。夫數(shù)典者經(jīng)生之空談,而無與于醫(yī)之實用者也。天下無無用之物,而患無用
物之人。物無不樂效用于人,而人每至于負物。是書也,茍不求所以用之,即名物品數(shù),盡
如神農(nóng)之舊,而何所濟于世古圣垂教之深心,歷代賢士表章之盛意,其在是耶。用藥一用兵
也
抑獨何哉?學海慮古籍之湮也,亟為刊布而敘其梗概如此,以見舍顧而從孫者,亦取征引之
富贍耳。至于名象之是非,功用之變化,在善讀者之自得之矣。
\x時光緒辛卯秋仲建德周學海 之記\x
<目錄>卷一
<篇名>上經(jīng)
內(nèi)容: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yǎng)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
延年者,本上經(jīng)。
丹砂 云母 玉泉 石鐘乳 涅石 硝石 樸硝 滑石 石膽 空青 曾青 禹余糧
太乙余糧 白石英 紫石英 五色石脂 白青 扁青
上 玉石上品一十八種,舊同
菖蒲 鞠華 人參 天門冬 甘草 干地黃 術(shù) 菟絲子 牛膝 茺蔚子 女萎 防葵
柴胡 麥門冬 獨活 車前子 木香 薯蕷 薏苡仁 澤瀉 遠志 龍膽 細辛 石斛 巴
戟天
蘼蕪 黃連 絡石 蒺藜子 黃 肉蓯蓉 防風 蒲黃 香蒲 續(xù)斷 漏蘆 營實
天名精 決明子 丹參 茜根 飛廉 五味子 旋華 蘭草 蛇床子 地膚子 景天 茵陳
杜若 沙參 白兔藿 徐長卿 石龍芻 薇銜 云實 王不留行 升麻 青 姑活 別
羈屈草 淮木
上 草上品七十三種,舊七十二種
牡桂 菌桂 松脂 槐實 枸杞 柏實 茯苓 榆皮 酸棗 柏木 干漆 五加皮 蔓
荊實 辛夷 桑上寄生 杜仲 女貞實 木蘭 蕤核 橘柚
上 木上品二十種。舊一十九種
發(fā)皮
上 人一種。舊同
龍骨、麝香、牛黃、熊脂、白膠、阿膠
上 獸,上品六種。舊同
丹雄雞、雁肪
上 禽,上品二種。舊同
石蜜、蜂子、蜜蠟、牡蠣、龜甲、桑螵蛸、海蛤、文蛤、蠡魚、鯉魚膽
上 蟲魚,上品一十種。舊同
藕實莖、大棗、葡萄、蓬 雞頭實
上 果,上品五種。舊六種
胡麻 麻賁
上 米谷上品二種,舊三種。
冬葵子 莧實 瓜蒂 瓜子 苦菜
上 菜,上品五種。舊同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丹沙
內(nèi)容:味甘,微寒。主身體五臟百病,養(yǎng)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魁邪惡鬼。久服,
通神明,不老。能化為汞,生山谷。(《太平御覽》引∶多有生山谷三字,《大觀》本作生符
陵山谷。俱作黑字??忌焦仁墙?jīng)文,后人加郡縣耳。宜改為白字,而以郡縣為黑字。下皆
仿此)。
《吳普本草》曰∶丹沙,神農(nóng)∶甘;黃帝∶苦,有毒;扁鵲∶苦;李氏∶大寒,或生武
陵,采無時,能化未成水銀,畏磁石,惡咸水(《太平御覽》)。
《名醫(yī)》曰∶作末,名真朱。光色如云母,可折者良。生符陵山谷。采無時。
案∶《說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象丹形,古文作日,亦作彤、沙、水
散石也。 ,丹沙所化為水銀也。《管子·地數(shù)篇》云∶山上有丹沙者,其下有 金。《淮
南子·地形訓》云∶赤矢,七百歲,生赤丹;赤丹,七百歲,生赤 。高誘云∶赤丹、丹
沙
傳》云∶赤斧,能作水 ,煉丹,與硝石服之。按∶金石之藥,古人云久服輕身、延年者,
謂當避谷,絕人道,或服數(shù)十年,乃效耳。今人和肉食服之,遂多相反,轉(zhuǎn)以成疾,不可疑
古書之虛證。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云母
內(nèi)容: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風寒熱,如在車船上,除邪氣,安五臟,益子精,明目,久
服輕身、延年。一名云珠,一名云華,一名云英,一名云液,一名云沙,一名磷石,生山谷。
《名醫(yī)》曰∶生太山、齊盧山及瑯邪、北定山石間,二月采(此錄《名醫(yī)》說者,即
是仲景、元化及普所說,但后人合之,無從別耳,亦以補普書不備也)。
案∶《列仙傳》云∶方回,煉食云母?!侗阕印は伤幤吩啤迷颇赣形宸N∶五色并具
而多青者,名云英,宜以春服之;五色并具而多赤者,名云珠。宜以夏服之;五色并具而多
白者,名云液,宜以秋服之;五色并具而多黑者,名云母,宜以冬服之;但有青、黃二色者
,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晶晶純白,名磷石,可以四時長服之也。李善《文選注》、引《
異物志》∶云母,一名云精,人地萬歲不朽?!墩f文》無磷字?!队衿吩啤昧?,薄也,云母
之別名。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玉泉
內(nèi)容:味甘,平。主五臟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久服耐寒暑(《御覽》引
耐字多作能,古通),不饑渴,不老神仙。人臨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變。一名玉札(《御
覽》引作玉濃?!冻鯇W記》引云,玉桃,服之長生不死。《御覽》又引云∶玉桃,服之長生不
死。若不得早服之,臨死日服之,其尸畢天地不朽,則杜疑當作桃)。生山
《吳普》曰∶玉泉,一名玉屑,神農(nóng)、岐伯、雷公∶甘;李氏∶平。畏冬華,惡青竹
(《御覽》)。白玉杜如白頭公(同上。《事類賦》引云∶白玉體如白首翁)。
案∶《周禮》∶玉府、王齋,則供食玉。鄭云∶玉是陽精之純者,食之以御水氣。鄭
司農(nóng)云∶王齋,當食玉屑?!侗阕印は伤幤吩啤糜?,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亦
可以蔥漿消之為 ,亦可餌以為丸,亦可燒以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
,刃之不傷,百毒不犯也。不可用已成之器,傷人無益,當?shù)描庇?,乃可用也。得于闐國白
玉,尤善。其次,有南陽徐善亭部界界中玉,及日南盧容水中玉,亦佳。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石鐘乳
內(nèi)容: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臟,通百節(jié),利九竅,下乳汁(《御覽》引云∶
一名留公乳?!洞笥^本》作一名公乳。黑字)。生山谷。
《吳普》曰∶鐘乳,一名虛中。神農(nóng)∶辛;桐君、黃帝、醫(yī)和∶甘;扁鵲∶甘,無毒(
《御覽》引云∶李氏,大寒)。生山谷(《御覽》引云∶太山山谷),陰處岸下,溜汁成(《御
覽》引作溜汁所成聚),如乳汁,黃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陰干(凡《吳普本草》
,掌禹錫所引者,不復注,惟注其出《御覽》諸書者)。
《名醫(yī)》曰∶一名公乳,一名蘆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及太山,采無時。
案∶《范子計然》云∶石鐘乳,出武都,黃白者,善(凡引《計然》,多出《藝文類聚
》、《文選注》、《御覽》及《大觀本草》)。《列仙傳》云∶ 疏,煮石髓而服之,謂之石鐘乳,
鐘,當為潼。說云∶乳汁也;鐘,假音字。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涅石
內(nèi)容:(舊作礬石,據(jù)郭璞注,《山海經(jīng)》引作涅石)
味酸,寒。主寒熱泄利,白沃陰蝕,惡創(chuàng),目痛,堅筋骨齒。煉餌服之,輕身、不老、
增年。一名羽涅,生山谷。
《吳普》曰∶礬石,一名羽涅,一名羽澤,神農(nóng)、岐伯∶酸;扁鵲∶咸;雷公∶酸,無
毒,生河西,或隴西,或武都、石門,采無時;岐伯∶久服傷人骨(《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羽澤,生河西,及隴西、武都、石門,采無時。
案∶《說文》無礬字,《玉篇》云∶礬,石也;涅,礬石也。《西山經(jīng)》云∶女床之山,
其陰多涅石。郭璞云∶即礬石也,楚人名為涅石,秦名為羽涅也,《本草經(jīng)》亦名曰涅石也,
《范子計然》云∶礬石出武都?!痘茨献印?nbsp;真訓》云∶以涅染緇。高誘云∶
舊涅石作礬石,羽涅作羽涅,
非。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硝石
內(nèi)容:味苦寒。主五臟積熱,胃張閉,滌去蓄結(jié)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煉之如膏,久服輕
身(《御覽》引云∶一名芒硝。《大觀本》作黑字)。生山谷。
《吳普》曰∶硝石,神農(nóng)∶苦;扁鵲∶甘(丹出掌禹錫所引,亦見《御覽》者,不箸所
出)。
《名醫(yī)》曰∶一名芒硝,生益州,及五都、隴西、西羌,采無時。
案∶《范子計然》云∶硝石,出隴道,據(jù)《名醫(yī)》,一名芒硝,又別出芒硝條,非?!侗?nbsp;
山經(jīng)》云∶京山,其陰處有元 ,疑 即硝異文。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樸硝
內(nèi)容: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結(jié)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種石。煉餌服之,
輕身神仙。生山谷。
《吳普》曰∶樸硝石,神農(nóng)、岐伯、雷公∶無毒,生益州,或山陰。入土,千歲不變。
煉之不成,不可服(《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硝石樸,生益州,有鹽水之陽,采無時。
案∶《說文》云∶樸,木皮也,此蓋硝石外裹如玉璞耳。舊作硝,俗字。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滑石
內(nèi)容:味甘,寒。主身熱泄 ,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久服,
輕身、耐饑、長年。生山谷。
《名醫(yī)》曰∶一名液石,一名共石,一名脫石,一名番石,生赭陽,及太山之陰,或掖
北,白山山,或卷山。采無時。
案∶《范子計然》云∶滑石,白滑者,善?!赌显街尽吩啤?nbsp;城縣出 石,即滑石也。
味酸,寒。主明目,目痛;金創(chuàng),諸癇痙;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
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煉餌服之,不老,久服,增壽神仙。能化鐵為銅,成金銀(《御覽
》引作合成)。一名畢石,生山谷。
《吳普》曰∶石膽,神農(nóng)∶酸,小寒;李氏∶小寒;桐君∶辛,有毒;扁鵲∶苦,無毒
(《御覽》引云∶一名黑石,一名銅勒,生羌道或名青山,二月瘐子、辛丑采)。
《名醫(yī)》曰∶一名黑石,一名棋石,一名銅勒,生羌道、羌里、句青山。二月瘐子、辛
丑日采。
案∶《范子計然》云∶石膽,出隴西羌道。陶弘景云∶《仙經(jīng)》一名立制石,《周禮》瘍
醫(y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鄭云∶今醫(y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 ,置石膽、丹沙、雄黃
、礬石、磁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以雞羽掃取之以注創(chuàng),惡肉破骨則盡出,《
圖經(jīng)》曰∶故翰林學士楊億嘗筆記直史館楊 ,有瘍生于頰,人語之,依鄭法合燒,藥成。
注之瘡中,遂愈。信古方攻病之速也。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空青
內(nèi)容:味甘,寒。主眚盲耳聾。明目,利九竅,通血脈,養(yǎng)精神。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能化銅、鐵、鉛、錫作金。生山谷。
《吳普》曰∶空青,神農(nóng)、甘。一經(jīng)∶酸。久服,有神仙玉女來時,使人志高(《御覽
》)。
《名醫(yī)》曰∶生益州及越 山有銅處,銅精熏則生空青,其腹中空,三月中旬采,亦無
時。
案∶《西山經(jīng)》云∶皇人之山,其下多青;郭璞云∶空青,曾青之屬?!斗蹲佑嬋弧吩?nbsp;
∶空青,出巴郡?!端抉R相如賦》云∶丹青。張揖云∶青,青 也。顏師古云∶青 ,今
之丹青也。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曾青
內(nèi)容:味酸,小寒。主目痛,止淚,出風痹,利關(guān)節(jié),通九竅,破癥堅積聚。久服輕身
能化金、銅,生山谷。
《名醫(yī)》曰∶生蜀中及越 。采無時。
案∶《管子·揆度篇》云∶秦明山之曾青;《荀子》云∶南海,則有曾青。楊 注∶曾青,
銅之精?!斗蹲佑嬋弧吩啤迷龊贽r(nóng)豫章,白青,出新涂。青色者,善?!痘茨献印さ匦?nbsp;
訓》云∶青天八百歲,生青曾。高誘云∶曾青,青石也。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禹余糧
內(nèi)容:味甘,寒。主咳逆,寒熱煩滿,下(《御覽》有痢字)赤白,血閉癥瘕,大熱。煉餌服
之,
不饑、輕身、延年。生池澤及山島中。
《名醫(yī)》曰∶一名白余糧,生東海及池澤中。
案∶《范子計然》云∶禹余糧出河東;《列仙傳》云∶赤斧,上華山取禹余糧;《博物志》
云∶世傳昔禹治水,棄其所余食于江中,而為藥也。按∶此出《神農(nóng)經(jīng)》,則禹非夏禹之禹,
或本名白余糧,《名醫(yī)》等移其名耳。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太乙余食
內(nèi)容:味甘,平。主咳逆上氣,癥瘕、血閉、漏下,余邪氣。久服,耐寒暑、不饑,輕身、飛
行千里、神仙(《御覽》引作若神仙)。一名石腦,生山谷。
《吳普》曰∶太一禹余糧,一名禹哀,神農(nóng)、岐伯、雷公∶甘,平;李氏∶小寒;扁鵲
∶甘,無毒。生太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黃,如雞子黃色,九月采,或無時。
《名醫(yī)》曰∶生太白。九月采。
案∶《抱樸子·金丹篇》云∶《靈丹經(jīng)》用丹沙、雄黃、雌黃、石硫黃、曾青、礬石、磁
石、戎鹽、太一禹余糧,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醮合之,三十六日成。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白石英
內(nèi)容:味甘,微溫。主消渴,陰痿不足,咳逆(《御覽》引作嘔),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
痹(《御覽》引作陰淫痹)。久服,輕身(《御覽》引作身輕?。㈤L年。生山谷。
《吳普》曰∶白石英,神農(nóng)∶甘,岐伯、黃帝、雷公、扁鵲∶無毒。生太山。形如紫石
英,白澤,長者二、三寸,采無時(《御覽》引云∶久服,通日月光)。
《名醫(yī)》曰∶生華陰及太山。
案∶《司馬相如賦》有白附。蘇林云∶白附,白石英也,司馬山云∶出魯陽山。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紫石英
內(nèi)容:味甘,溫。主心腹咳逆(《御覽》引作嘔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
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生山谷。
《吳普》曰∶紫石英,神農(nóng)、扁鵲味甘,平;李氏大寒;雷公大溫;岐伯∶甘,無毒,
生太山或會稽,采無時,欲令如削,紫色達頭如樗蒲者。
又曰∶青石英,形如白石英,青端赤后者,是;赤石英,形如白石英,赤端白后者是,
赤澤有光,味苦,補心氣;黃石英,形如白石英,黃色如金,赤端者,是;黑石英,形如白
石英,黑澤有光(《御覽》掌禹錫引此節(jié)文)。
《名醫(yī)》曰∶生太山,采無時。
青石、赤石、黃石、白石、黑石脂等 味甘,平。主黃膽,泄利,腸癖膿血,陰蝕,下
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創(chuàng),頭瘍,疥瘙。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饑,輕身、
延年。五石脂,各隨五色補五臟,生山谷中。
《吳普》曰∶五色石脂,一名青、赤、黃、白、黑等。青符,神農(nóng)∶甘;雷公∶酸,無
毒;桐君∶辛,無毒;李氏∶小寒,生南山,或海涯,采無時。赤符,神農(nóng)、雷公∶甘;黃
帝、扁鵲∶無毒;李氏∶小寒,或生少室,或生太山,色絳,滑如脂。黃符,李氏∶小寒;
雷公苦,或生嵩山,色如豚腦、雁雛,采無時。白符,一名隨髓,岐伯、雷公∶酸,無毒
;李氏∶小寒;桐君∶甘,無毒;扁鵲∶辛,或生少室天婁山,或太山。黑符,一名石泥,
桐君∶甘,無毒,生洛西山空地。
《名醫(yī)》曰∶生南山之陽,一本作南陽,又云∶黑石脂,一名石涅,一名石墨。案∶《吳
普》引神農(nóng)甘云云,五石脂各有條,后世合為一條也;《范子計然》云∶赤石脂,出河東,
色赤者,善?!读邢蓚鳌吩啤贸囗氉?,好食石脂。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白青
內(nèi)容: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竅,耳聾,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三蟲。久服,通神明,
輕身、延年、不老。生山谷。
《吳普》曰∶神農(nóng)∶甘,平;雷公∶酸,無毒。生豫章,可消而為銅(《御覽》)。
《名醫(yī)》曰∶生豫章,采無時。
案∶《范子計然》云∶白青,出巴郡。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扁青
內(nèi)容:味甘,平。主目痛,明目,折跌,癰腫,金創(chuàng)不療,破積聚,解毒瓦斯(《御覽》引作辟
毒),利精神。久服,輕身、不老。生山谷。
《吳普》曰∶扁青,神農(nóng)、雷公∶小寒,無毒,生蜀郡,治丈夫內(nèi)絕,令人有子(《御
覽》引云∶治癰脾風痹。久服,輕身)。
《名醫(yī)》曰∶生朱崖、武都、朱提,采無時。
案∶《范子計然》云∶扁青,出宏農(nóng)、豫章。
上,玉、石,上品一十八種,舊同。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菖蒲
內(nèi)容:味辛,溫。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久服,
輕身、不忘、不迷或,延年。一名昌陽(《御覽》引云∶生石上,一寸九節(jié)者,久服輕身云
云?!洞笥^本》,無生石上三字,有云一寸九節(jié)者良,作黑字),生池澤。
《吳普》曰∶菖蒲,一名堯韭(《藝文類聚》引云∶一名昌陽)。
《名醫(yī)》曰∶生上洛及蜀郡嚴道,五月十二日采根,陰干。
案∶《說文》云∶ ,菖蒲也,益州生?!稄V雅》云∶邛,昌陽,菖蒲也?!吨芏Y》云∶
菖本。鄭云∶菖本,菖蒲根,切之四寸為菹?!洞呵镒髠鳌吩啤檬骋暂?nbsp;。杜預云∶菖 ,
菖蒲菹?!秴问洗呵铩吩啤枚梁笪逖呷眨攀忌?。菖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痘茨献印ふf
山訓》云∶菖羊,去蚤虱而來蛉窮;高誘云∶菖羊,菖蒲;《列仙傳》云∶商邱子胥食菖蒲
根,務光服蒲韭根,《離騷·草木疏》云,沈存中云∶所謂蘭蓀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鞠華
內(nèi)容:味苦,平。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
身、耐老、延年。一名節(jié)華,生川澤及田野。
《吳普》曰∶菊華,一名白華(《初學記》),一名女華,一名女莖。
《名醫(yī)》曰∶一名日精,一名女節(jié),一名女華,一名女莖,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
名傅延年,一名陰成,生雍州。正月,采根,三月,采葉;五月,采莖;九月,采花;十一
月,采實。皆陰干。
郭璞云∶今之秋華,菊。則 、 、 ,皆秋華,惟今作菊?!墩f文》以為大菊瞿麥,
假音
用之也。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人參
內(nèi)容: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
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生山谷。
《吳普》曰∶人參,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黃參,一名血參,一名人微,一名玉精,
神農(nóng)∶甘,小寒;桐君、雷公∶苦;岐伯、黃帝∶甘,無毒;扁鵲∶有毒。生邯鄲。三月生
葉,小兌,核黑,莖有毛,三月、九月采根,根有頭、足、手,面目如人(《御
《名醫(yī)》曰∶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參,如人形者,有神。生上黨及
遼東。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曝干,無令見風。
案∶《說文》云∶參,人參,藥草,出上黨?!稄V雅》云∶地精,人參也;《范子計然》
云∶人參,出上黨,狀類人者,善。劉敬叔《異苑》云∶人參,一名土精,生上黨者,
佳。人形皆具,能作兒啼。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天門冬
內(nèi)容:味苦,平。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一
名顛勒(《爾雅》注引云∶門冬,一名滿冬,今無文)。生山谷。
《名醫(yī)》曰∶生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采根,曝干。
案∶《說文》云∶墻,墻蘼,滿冬也;《中山經(jīng)》云∶條谷之山,其草多宜冬?!稜栄?nbsp;
》云∶墻蘼,滿冬?!读邢蓚鳌吩啤贸囗氉邮程扉T冬;《抱樸子·仙藥篇》云∶天門冬,或
名地門冬,或名筵門冬,或名顛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甘草
內(nèi)容: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chuàng) ,解毒。久服,輕身、
延年(《御覽》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觀本》作黑字)。生川谷。
《名醫(yī)》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蜜草,一名 草。生河西積沙山及上郡。二月、
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
案∶《說文》云∶ ,甘草也; ,大苦也;苦,大甘苓也;《廣雅》云∶美草,甘草
也?!睹姟吩啤泌粲熊?。《傳》云∶苓,大苦。《爾雅》云∶ ,大苦。郭璞云∶今甘草
,蔓延生;葉似荷,青黃;莖赤黃,有節(jié),節(jié)有枝相當?;蛟?nbsp;似地黃,此作甘,省字。
苓,通。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干地黃
內(nèi)容:味甘,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
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澤。
《名醫(yī)》曰∶一名 ,一名芑,生咸陽、黃土地者,佳,二月八日采根,陰干。
案∶《說文》云∶ ,地黃也。《禮》曰∶ 毛牛藿、羊 、豕薇;《廣雅》云∶地髓
,地黃也?!稜栄拧吩啤?nbsp;,地黃。郭璞云∶一名地髓,江東呼 ?!读邢蓚鳌吩啤脜紊蟹?nbsp;
地髓。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術(shù)
內(nèi)容: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
年、不饑。一名山薊(《藝文類聚》引作山筋),生山谷。
《吳普》曰∶術(shù),一名山連,一名山芥,一名天蘇,一名山姜(《藝文類聚》)。
《名醫(yī)》曰∶一名山姜,一名山連,生鄭山、漢中、南鄭,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
根,曝干。
案∶《說文》云∶術(shù),山薊也;《廣雅》云∶山姜,術(shù)也。白術(shù),牡丹也?!吨猩浇?jīng)》
云∶首山草多術(shù)。郭璞云∶術(shù),山薊也;《爾雅》云∶術(shù),山薊;郭璞云∶今術(shù)似薊,
而生山中?!斗蹲佑嬋弧吩啤眯g(shù),出三輔,黃白色者,善。《列仙傳》云∶涓子好餌術(shù)?!?nbsp;
抱樸子·仙藥篇》云∶術(shù),一名山薊,一名山精。故《神藥經(jīng)》曰∶必欲長生,長服山精。
味辛,平。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 ,久服,明目、輕身、延年。
一名菟蘆,生川澤。
《吳普》曰∶菟絲,一名玉女,一名松蘿,一名鳥蘿,一名鴨蘿,一名復實,一名赤網(wǎng)
,生山谷(《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菟縷,一名唐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網(wǎng),一名菟累。生朝鮮田野,蔓
延草木之上,色黃而細,為赤網(wǎng),色淺而大,為菟累。九月采實,暴干。
案《說文》云∶蒙玉女也《廣雅》云∶菟邱,菟絲也,女蘿,松蘿也;《爾雅》云∶唐
蒙,
女蘿。菟絲。又云∶蒙,玉女;《毛詩》云∶愛采唐矣?!秱鳌吩啤锰泼?,菜名。又蔦與女蘿。
《傳》云∶女蘿、菟絲,松蘿也。陸璣云∶今菟絲蔓連草上生,黃赤如金,今合藥,菟絲子
是也,非松蘿,松蘿,自蔓松上,枝正青,與菟絲異?!冻~》云∶被薜荔兮帶女蘿。王逸
云∶女蘿,菟絲也。《淮南子》云∶千秋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絲。高誘注云∶茯苓,千
歲松脂也。菟絲生其上而無根。舊作菟,非。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牛膝
內(nèi)容:味苦,酸(《御覽》作辛)。主寒(《御覽》作傷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
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御覽》作能老)。一名百倍,生川谷。
《吳普》曰∶牛膝,神農(nóng)∶甘;一經(jīng)∶酸;黃帝、扁鵲∶甘;李氏,溫。雷公∶酸,無
毒。生河內(nèi)或臨邛。葉如夏藍;莖本赤。二月、八月采(《御覽》)。
《名醫(yī)》曰∶生河內(nèi)及臨朐。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陰干。
案∶《廣雅》云∶牛莖,牛膝也;陶弘景云∶其莖有節(jié),似膝,故以為名也。膝,當為
膝。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充蔚子
內(nèi)容:味辛,微溫。主明目益精,除水氣。久服輕身,莖主癮疹癢,可作浴湯。一名益母,一
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池澤。
《名醫(yī)》曰∶一名貞蔚,生海濱,五月采。
案∶《說文》云∶ ,萑也?!稄V雅》云∶益母,充蔚也?!稜栄拧吩啤幂龋?nbsp;。郭璞
云∶今茺蔚也?!睹姟吩啤弥泄扔?nbsp;?!秱鳌吩啤?nbsp;, 也。陸璣云∶舊說及魏博士濟陰
周元明,皆云 是也?!俄n詩》及三蒼說,悉云益母,故曾子見益母而感。劉歆曰∶ ,
臭穢。臭穢,即茺蔚也。舊作茺,非。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女萎
內(nèi)容:味甘,平。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jié)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 ,好顏色、潤
澤,輕身、不老。生山谷。
《吳普》曰∶女萎,一名葳蕤,一名玉馬,一名地節(jié),一名蟲蟬,一名烏萎,一名熒,
一名玉竹,神農(nóng)∶苦;一經(jīng)∶甘;桐君、雷公、扁鵲∶甘,無毒;黃帝∶辛。生太山山谷。
葉青黃相值,如姜。二月、七月采。治中風暴熱。久服,輕身(《御覽》)。一名左眄。久服
,輕身、耐老(同上)。
《名醫(yī)》曰∶一名熒,一名地節(jié),一名玉竹,一名馬熏,生太山及邱陵,立春后采,陰
干。
案∶《爾雅》云∶熒,委萎;郭璞云∶藥草也,葉似竹,大者如箭,竿,有節(jié),葉狹而
長
錄》有萎蕤,而為用正同,疑女萎即葳蕤也,惟名異耳;陳藏器云∶《魏志·樊阿傳》∶青
粘,一名黃芝,一名地節(jié)。此即葳蕤。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防葵
內(nèi)容:味辛,寒。主疝瘕腸泄,膀胱熱結(jié),溺不下??饶?,溫瘧,癲癇,驚邪狂走。久服,堅
骨髓、益氣、輕身。一名梨蓋。生川谷。
《吳普》曰∶房葵,一名梨蓋,一名爵離,一名房苑,一名晨草,一名利如,一名方蓋
,神農(nóng)∶辛,小寒;桐君、扁鵲∶無毒;岐伯、雷公、黃帝∶苦,無毒。莖葉如葵,上黑黃
。二月生根,根大如桔梗,根中紅白。六月,花白,七月、八月,實白,三月三日采根(
《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房慈,一名爵離,一名農(nóng)果,一名利茹,一名方蓋,生臨淄,及嵩高
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案∶《博物志》云∶防葵,與野狼毒相似。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柴胡
內(nèi)容:味苦,平。主心腹,去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
目、益精。一名地熏。
《吳普》曰∶茈葫,一名山菜,一名茹草,神農(nóng)、岐伯、雷公∶苦,無毒,生冤句。二
月、八月采根(《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葉,一名蕓蒿,辛香可食,生宏農(nóng)及冤句。二月、
八月采根,曝干。
案∶《博物志》云∶蕓蒿,葉似邪蒿,春秋有白 ,長四、五寸,香美可食。長安及河
內(nèi)并有之?!断男≌吩啤谜虏墒|?!对铝睢吩啤弥俅?,蕓始生;《呂氏春秋》云∶菜之美
者,華陽之蕓,皆即此也。《急就篇》有云∶顏師古注云∶即今蕓蒿也,然則是此茈胡葉矣。
茈、柴,前聲相轉(zhuǎn)?!睹t(yī)》別錄前胡條,非。陶弘景云∶《本經(jīng)》上品有茈胡而無此。晚來
醫(yī)乃用之。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麥門冬
內(nèi)容:味甘,平。主心腹結(jié)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饑。
生川谷及堤阪。
《吳普》曰∶一名馬韭,一名舋冬,一名忍冬,一名忍陵,一名不死藥,一名仆壘,一
名隨脂(《太平御覽》引云∶一名羊韭,秦,一名馬韭,一名禹韭,韭;越,一名羊齊,一
名麥韭,一名禹韭,一名舋韭,一名禹余糧),神農(nóng)、岐伯∶甘,平;黃帝、桐君、雷公∶
甘,無毒;李氏∶甘,小溫;扁鵲∶無毒。生山谷肥地。葉如韭,肥澤叢生。采無時,實青
黃。
《名醫(yī)》曰∶秦,名羊韭;齊,名麥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
余糧,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谷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陰干。
案∶《說文》云∶ , 冬草?!吨猩浇?jīng)》云∶青要之山,是多仆累,據(jù)《吳普》說,即
麥門冬也。忍、 ,壘、累,音同,陶弘景云∶實如青珠,根似 麥,故謂麥門冬。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獨活
內(nèi)容:味苦,平。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賁豚,癇痙,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
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擴羌使者。生川谷。
《吳普》曰∶獨活,一名胡王使者,神農(nóng)、黃帝∶苦,無毒。八月采。此藥有風花不
動,無風獨搖(《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獨搖者。此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生雍州,或隴
西南安。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案∶《列仙傳》云∶山圖服羌活、獨活,則似二名。護羌、胡王,皆羌字緩聲,猶專諸
為專設(shè)諸,庚公差為瘐公之斯,非有義也。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車前子
內(nèi)容:味甘,寒,無毒。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當?shù)?nbsp;
(《御覽》有云∶一名牛舌,《大觀本》作牛遺,黑字)。生平澤。
《名醫(yī)》曰∶一名 ,一名蝦蟆衣,一名牛遺,一名勝 ,生真定邱陵阪道中,五月
五日采,陰干。
案∶《說文》云∶ ,一曰 。一名馬 ,其實如李,令人宜子,《周書》所說,《廣
雅》云∶當?shù)?,馬 也;《爾雅》云∶ ,馬 ;馬 ,車前。郭璞云∶今車前草,大葉
長穗,好生道邊,江東呼為蝦蟆衣。又 ,牛 。孫炎云∶車前,一名牛邊,《毛詩》云∶
采采 ,《傳》云∶ ,馬 ;馬 ,車前也。陸璣云∶馬 ,一名車前,一名當?shù)馈?nbsp;
喜在牛跡中生,故曰車前當?shù)酪玻袼幹熊嚽白邮且?,幽州人謂之牛舌草。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木香
內(nèi)容:味辛。主邪氣,辟毒疫溫鬼,強志。主淋露(《御覽》引云∶主氣不足。《大觀本》作黑
字)。久服,不夢寤魘寐(《御覽》引云∶一名密青。一名∶輕身,致神仙,《大觀本》俱作
黑字)。生山谷。
《名醫(yī)》曰∶一名蜜香,生永昌。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署豫
內(nèi)容:(舊作薯蕷,《御覽》作署豫,是)
味甘,溫。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長肌肉。久服,耳
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一名山芋,生山谷。
《吳普》曰∶薯蕷,一名諸署(《御覽》作署豫,作諸署,《藝文類聚》亦作諸)。齊越
,名山芋,一名修脆,一名兒草(《御覽》引云,秦楚,名玉延,齊越,名山芋;鄭趙,名
山芋,一名玉延)。神農(nóng)∶甘,小溫;桐君、雷公∶甘(御引作苦),無毒?;蛏R朐鐘山。
始生,赤莖細蔓;五月,華白;七月,實青黃,八月,熟落,根中白,皮黃,類芋(《御覽》
引云∶二月、八月采根。惡甘遂)。
《名醫(yī)》曰∶秦楚名玉延,鄭越名土諸。生嵩高,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案∶《廣雅》云∶玉延,薯豫,署蕷也?!侗鄙浇?jīng)》云∶景山草多薯豫。郭璞云∶根似羊
蹄,可食,今江南單呼為薯,語有輕重耳;《范子計然》云∶薯豫,本出三輔,白色者,善;
《本草衍義》云∶山藥,上一字犯宋英廟諱,下一字曰蕷,唐代宗名豫,故改下一字為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薏苡仁
內(nèi)容: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攣不可屈神,風濕痹,下氣。久服,輕身、益氣。其根,下三
蟲。一名解蠡。生平澤及田野。
《名醫(yī)》曰∶一名屋 ,一名起實,一名贛。生真定。八月采實;采根,無時。
案∶《說文》云∶KT ,KT ,一曰KT 英。贛,一曰薏 ?!稄V雅》云∶贛,起實
,KT 目也。《吳越春秋》∶鯀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壯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
面而吞之,意若為人所感,因而妊孕?!逗鬂h書·馬援傳》∶援在交趾,常餌薏苡實,用能輕
身、省欲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澤瀉
內(nèi)容:味甘,寒。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yǎng)五臟,益氣力,肥健。久服,耳目聰明,不饑、
延、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瀉,一名芒芋,一名鵠瀉。生池澤。
《名醫(yī)》曰∶生汝南,五、六、八月采根,陰干。
案∶《說文》云∶ ,水寫也;《爾雅》云∶ 。郭璞云∶今澤瀉,又 ,牛膚。郭璞
云∶《毛詩傳》云水 也,如續(xù)斷,寸寸有節(jié),拔之可復?!睹姟吩啤醚圆善?nbsp;?!秱鳌吩啤?nbsp;
,水寫也。陸璣云∶今澤寫也。其葉如車前草大,其味亦相似,徐州廣陵人食之。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遠志
內(nèi)容:味苦,溫。主咳逆?zhèn)校a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
力。久服,輕身、不老。葉名小草,一名棘菀(陸德明《爾雅音義》引作莧),一名 繞(《御
覽》作要繞),一名細草。生川谷。
《名醫(yī)》曰∶生太山及冤句。四月采根、葉,陰干。
案∶《說文》云∶ ,棘 也?!稄V雅》云∶ 苑,遠志也。其上謂之小草?!稜栄拧吩啤?nbsp;
繞, 。郭璞云∶今遠志也,似麻黃,赤華,葉銳而黃。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龍膽
內(nèi)容:味苦澀。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xù)絕傷,定五臟,殺蠱毒。久服,益智、不忘,輕身、
耐老。一名陵游,生山谷。
《名醫(yī)》曰∶生齊朐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陰干。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細辛
內(nèi)容:味辛,溫。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
輕身、長年。一名小辛。生山谷。
《吳普》曰∶細辛,一名細草(《御覽》引云∶一名小辛)。神農(nóng)、黃帝、雷公、桐君∶
辛,小溫;岐伯∶無毒;李氏∶小寒。如葵葉,色赤黑,一根一葉相連(《御覽》引云∶三
月、八月采根)。
《名醫(yī)》曰∶生華陰。二月、八月采根,陰干。
案∶《廣雅》云∶細條、少辛,細辛也?!吨猩浇?jīng)》云∶浮戲之山,上多少辛。郭璞云
∶細辛也?!豆茏印さ貑T篇》云∶小辛,大蒙?!斗蹲佑嬋弧吩啤眉毿粒鋈A陰,色白者,
善。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石斛
內(nèi)容: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濃腸胃、輕身、延
年。一名林蘭(《御覽》引云∶一名禁生。《觀本》作黑字),生山谷。
《吳普》曰∶石斛,神農(nóng)∶甘,平;扁鵲∶酸;李氏∶寒(《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禁生,一名杜蘭,一名石 。生六安水傍石上。七月、八月采莖,陰
干。
案∶《范子計然》云∶石斛,出六安。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巴戟天
內(nèi)容:味辛,微溫。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
《名醫(yī)》曰∶生巴郡及下邳。二月、八月采根,陰干。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白英
內(nèi)容:味甘,寒。主寒熱、八疽、消渴,補中益氣。久服,輕身、延年。一名谷菜(元本誤作
黑字),生山谷。
《名醫(yī)》曰∶一名白草。生益州。春,采葉;夏,采莖;秋,采花;冬,采根。
案∶《爾雅》云∶苻,鬼目。郭璞云∶今江東有鬼目草,莖似葛,葉圓而毛,子如耳
也,赤色叢生。《唐本》注白英云∶此鬼目草也。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白蒿
內(nèi)容:味甘,平。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長毛發(fā),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饑。
輕身、耳目聰明、不老。生川澤。
《名醫(yī)》曰∶生中山,二月采。
案∶《說文》云∶蘩,白蒿也;艾,冰臺也?!稄V雅》云∶蘩母,蒡 也?!稜栄拧吩啤?nbsp;
艾,冰臺。郭璞云∶今艾,白蒿?!断男≌吩啤枚虏赊?。《傳》云∶蘩,由胡。由胡者,
繁母也。繁母者,旁勃也?!稜栄拧吩啤棉?,皤蒿。郭璞云∶白蒿。又蘩,由胡,郭璞云∶
未詳?!睹姟吩啤糜谝圆赊馈!秱鳌吩啤棉?,皤蒿也。又采蘩祁祁?!秱鳌吩啤棉溃纵镆?;
陸璣云∶凡艾,白色者,為皤蒿;《楚詞》王逸注云∶艾,白蒿也。按∶皤、白,音義皆相
近。艾,是藥名,《本草經(jīng)》無者,即白蒿是也?!睹t(yī)》別出艾條,非。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赤箭
內(nèi)容:味辛,溫。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一名離
母,一名鬼督郵。生川谷。
《吳普》曰∶換督郵,一名神草,一名閻狗。或生太山,或少室。莖、箭赤,無葉,根
如芋子。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日干。治癰腫(《御覽》)。
《名醫(yī)》曰∶生陳倉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案∶《抱樸子》云∶按∶仙方中,有合離草,一名獨搖,一名離母,所以謂之合離、離
母者,此草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環(huán)之,去大魁數(shù)尺,雖相須,而實不相連,
但以氣相屬耳,別說云∶今醫(yī)家見用天麻,即是此赤箭根。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奄閭子
內(nèi)容:(舊作庵閭,《御覽》作奄閭,是)
味苦,微寒。主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張留熱,風寒濕痹,身體諸痛。久服,輕身、
延年、不老。生川谷。
《吳普》曰∶奄閭,神農(nóng)、雷公、桐君、岐伯∶苦,小溫,無毒;李氏∶溫,或生上
黨,葉青濃兩相當,七月,花曰;九月,實黑,七月、九月、十月采,驢馬食,仙去(《御
覽》)。
《名醫(yī)》曰∶ 食之,神仙。生雍州,變生上黨及道邊,十月采根,陰干。
案∶《司馬相如賦》有奄閭,張揖云∶奄閭,蒿也。子可治疾。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析子
內(nèi)容:味辛,微溫。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久服,輕身,不老。一名蔑
析,一名大蕺,一名馬辛。生川澤及道旁。
《吳普》曰∶析 ,一名析目,一名榮冥,一名馬 。雷公、神農(nóng)、扁鵲∶辛;李氏∶
小溫,四月采干。二十日,生道旁。得細辛,良。畏干姜、苦參、薺實,神農(nóng)∶無毒。生野
田,五月五日采,陰干。治腹脹(《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大薺,生咸陽。四月、五月采,曝干。
案∶《說文》云∶ ,析 ,大薺也;《廣雅》云∶析 ,馬辛也,《爾雅》云∶析 、
大薺。郭璞云∶薺,葉細,俗呼之曰老薺。舊作菥,非。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蓍實
內(nèi)容:味苦,平。主益氣,充肌膚,明目、聰慧、先知。久服,不饑、不老、輕身。生山谷。
《吳普》曰∶蓍實,味苦、酸,平,無毒,主益氣,充肌膚,明目、聰慧、先知,久服
,不饑、不老、輕身,生少室山谷。八月、九月采實,曝干(《御覽》)。
《名醫(yī)》曰∶生少室,八月、九月采實,曬干。
案∶《說文》云∶蓍,蒿屬,生千歲,三百莖?!妒酚洝敳邆鳌吩啤幂?,百莖共一根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赤芝
內(nèi)容:味苦,平。主胸中結(jié),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丹芝。黑芝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腎氣,通九竅,聰察。久食,輕身、不老、延
年、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青芝
內(nèi)容:味酸,平。主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龍
芝。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白芝
內(nèi)容:味辛,平。主咳逆上氣,益肺氣,通利口鼻,強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輕身、不老、
延年、神仙。一名玉芝。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黃芝
內(nèi)容: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忠信和樂。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金芝。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紫芝
內(nèi)容:味甘,溫。主耳聾,利關(guān)節(jié),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
年。一名木芝。生山谷(舊作六種,今并)。
《吳普》曰∶紫芝,一名木芝。
《名醫(yī)》曰∶赤芝,生霍山,黑芝,生恒山,青芝,生太山,白芝,生華山;黃芝,生
嵩山;紫芝,生高夏地上,色紫,形如桑(《御覽》),六芝,皆無毒,六月、八月采。
案∶《說文》云∶芝,神草也?!稜栄拧吩啤靡鹬ァ9痹啤弥?,一歲三華,瑞草;《禮
記》則云∶芝 。盧植注云∶芝,木芝也?!冻~》云∶采三秀于山間。王逸云∶三秀,謂
芝草?!逗鬂h書·華佗傳》,有漆葉青面散,注引佗傳曰∶青面者,一名地節(jié),一名黃芝,主
理五臟,益精氣,本《字書》無面字,相傳音女廉反;《列仙傳》云∶呂尚服澤芝。《抱樸子·仙
藥篇》云∶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
而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卷柏
內(nèi)容:味辛,溫。生山谷。主五臟邪氣,女子陰中寒熱痛,癥瘕、血閉、絕子。久服,輕身、
和
《吳普》曰∶卷柏,神農(nóng)∶辛;桐君、雷公∶甘(《御覽》引云∶一名豹足,一名求股,
一名萬歲,一名神枝、時,生山谷)。
《名醫(yī)》曰∶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交時,生常山,五月、七月采,陰干。
案∶《范子計然》云∶卷柏,出三輔。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藍實
內(nèi)容:味苦,寒。主解諸毒,殺蠱 、注鬼、螫毒。久服,頭不白、輕身。生平澤。
《名醫(yī)》曰∶其莖葉可以染青,生河內(nèi)。
案∶《說文》云∶ ,馬藍也。藍,染青草也?!稜栄拧吩啤?nbsp;,馬藍;郭璞云∶今
大葉冬藍也。《周禮》掌染草,鄭注云∶染草,藍茜,象頭之屬。《夏小正》∶五月啟灌藍。
《毛詩》云∶終朝采藍?!豆{》云∶藍,染草也。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芎
內(nèi)容:味辛,溫。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chuàng),婦人血閉無子。生川谷。
《吳普》曰∶芎 (《御覽》引云∶一名香果),神農(nóng)、黃帝、岐伯、雷公∶辛,無毒,
扁鵲∶酸,無毒,李氏∶生溫,熟寒,或生胡無桃山陰,或太山(《御覽》作或斜谷西嶺,
或太山)。葉香細青黑,文赤如 本,冬夏叢生,五月花赤,七月實黑,莖端兩葉,三月采
。根有節(jié),似馬銜狀。
《名醫(yī)》曰∶一名胡 ,一名香果。其葉,名蘼蕪。生武功斜谷西嶺,三月、四月采根
,曝干。
案∶《說文》云∶菅,菅 ,香草也。芎,司馬相如說∶或從弓;《春秋左傳》云∶有山
鞠窮
乎。杜預云∶鞠窮所以御濕?!段魃浇?jīng)》云∶號山,其草多芎 。郭璞云∶芎 ,一名江蘺。
《范子計然》云∶芎 生始無,枯者,善(有脫字)?!端抉R相如賦》有芎 。司馬貞引
司馬彪云∶芎 ,似 本;郭璞云∶今歷陽呼為江蘺。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蘼蕪
內(nèi)容:味辛,溫。主咳逆,定驚氣,辟邪惡,除蠱毒鬼注,去三蟲,久服通神。一名薇蕪。生
川澤。
《吳普》曰∶麋蕪,一名芎 (《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茳蘺,芎 苗也,生雍州及冤句,四月、五月采葉,曝干。
案∶《說文》云∶麋,麋蕪也。蘺,茳蘺,麋蕪?!稜栄拧吩啤媒?nbsp;,麋蕪。郭璞云∶香
草,葉小如委狀。《淮南子》云∶似蛇床,《山海經(jīng)》云∶臭如麋蕪?!端抉R相如賦》有江蘺、
麋蕪。司馬貞引樊光云∶ 本,一名麋蕪,根名勒芷。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黃連
內(nèi)容:味苦,寒。主熱氣目痛、 傷泣出,明目(《御覽》引云∶主莖傷。《大觀本》無),腸
,腹痛下利,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連。生川谷。
《吳普》曰∶黃連,神農(nóng)、岐伯、黃帝、雷公∶苦,無毒;李氏∶小寒?;蛏窨?、太
山之陽(《御覽》)。
《名醫(yī)》曰∶生巫陽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采。
案∶《廣雅》云∶王連,黃連也?!斗蹲佑嬋弧吩啤命S連,出蜀郡,黃肥堅者,善。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絡石
內(nèi)容:味苦,溫。主風熱、死肌、癰傷,口干、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水漿不干。
久服,輕身,明目、潤澤、好顏色,不老、延年。一名石鯪。生川谷。
《吳普》曰∶落石,一名鱗石,一名明石,一名縣石,一名云華,一名云珠,一名云
英,一名云丹,神農(nóng)∶苦,小溫;雷公∶苦,無毒;扁鵲、桐君∶甘,無毒;李氏∶小寒。
云藥中君。采無時(《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石蹉,一名略石,一名明石,一名領(lǐng)石,一名縣石,生太山或石山之
陰,或高山巖石上,或生人間,正月采。
案∶《西山經(jīng)》云∶上申之山多硌石,疑即此。郭璞云∶硌,磊硌大石兒,非也;《唐
本》注云∶俗名耐冬,山南人謂之石血,以其包絡石木而生,幫名絡石?!秳e錄》謂之石龍
藤,以石上生者,良。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蒺藜子
內(nèi)容:味苦,溫。主惡血,破癥結(jié)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一名旁通,
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御覽》引云∶一名君水香,《大觀本》無文)。
生平澤,或道旁。
《名醫(yī)》曰∶一名即藜,一名茨,生馮翊。七月、八月采實,曝干。
案∶《說文》云∶薺,蒺黎也?!对姟吩弧脡ι嫌兴j,以茨為茅葦,開屋字?!稜栄拧?nbsp;
云∶墻上有茨。《傳》云
∶茨,蒺藜也,舊本作蒺藜,非。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黃
內(nèi)容:味甘,微溫。主癰疽久敗創(chuàng),排膿止痛,大風痢疾,五痔鼠 ,補虛,小兒百病。一名
戴糝。生山谷。
《名醫(yī)》曰∶一名戴椹,一名獨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漢中
,二月、十月采,陰干。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肉松蓉
內(nèi)容:味甘,微溫。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yǎng)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
癥瘕。久服,輕身。生山谷。
《吳普》曰∶肉蓯蓉,一名肉松蓉,神農(nóng)、黃帝∶咸;雷公∶酸,小溫(《御覽》作李
氏∶小溫),生河西(《御覽》作東)山陰地,長三、四寸,叢生,或代郡(《御覽》下有雁
門
二字)。二月到八月采(《御覽》引云∶陰干用之)。
《名醫(yī)》曰∶生河西及代郡雁門,五月五日采,陰干。
案∶《吳普》云∶一名肉松蓉,當是古本,蓉,即是容字,俗寫蓯蓉,非正字也。陶弘
景云∶是野馬精落地所生,生時似肉,舊作肉蓯蓉,非。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防風
內(nèi)容:味苦,溫,無毒。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痹(《御
覽》作痛),煩滿。久服,輕身。一名銅蕓(《御覽》作芒)。生川澤。
《吳普》曰∶防風,一名回云,一名回草,一名百枝,一名 根,一名百韭,一名百
種,神農(nóng)、黃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鵲∶甘,無毒,李氏∶小寒,或生邯鄲上蔡,正月
生葉,細圓,青黑黃白;五月花黃;六月實黑。三月、十月采根,曬干,瑯邪者,良(《御
覽》)。
《名醫(yī)》曰∶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風,一名 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及邯鄲
、瑯邪、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曝干。
案∶《范子計然》云∶防風,出三輔。白者,善。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蒲黃
內(nèi)容: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益氣力,延年、
神仙。生池澤。
《名醫(yī)》曰∶生河東,四月采。
案∶《玉篇》云∶ ,謂今蒲頭有臺,臺上有重臺,中出黃,即蒲黃。陶弘景云∶此即
蒲厘花上黃粉也,《仙經(jīng)》亦用此,考《爾雅》苻離,其上 ,苻離與蒲厘聲相近,疑即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香蒲
內(nèi)容:味甘,平。主五臟心下邪氣,口中爛臭,堅齒,明目,聰耳。久服,輕身、耐老(《御
覽》作能老)。一名睢(《御覽》云睢蒲)。生池澤。
《吳普》曰∶睢,一名睢石,一名香蒲,神農(nóng)、雷公∶甘。生南海,池澤中(《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醮,生南海。
案∶《說文》云∶菩,草也?!队衿吩啤闷?,香草也。又音蒲?!侗静輬D經(jīng)》云∶香
蒲,蒲黃苗也,春初生嫩葉,未出水時,紅白色,茸茸然,《周禮》以為菹。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續(xù)斷
內(nèi)容:味苦,微溫。主傷寒,補不足,金創(chuàng)癰傷,折跌,續(xù)筋骨,婦人乳難(《御覽》作乳癰,
云崩中、漏血,《大觀本》作黑字)。久服,益氣力。一名龍豆,一名屬折。生山
《名醫(yī)》曰∶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七月、八月采,陰干。
案∶《廣雅》云∶ ,續(xù)斷也。《范子計然》云∶續(xù)斷,出三輔∶《桐君藥錄》云∶續(xù)
斷,生蔓延,葉細,莖如荏大,根本黃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漏蘆
內(nèi)容:味甘,咸寒。主皮膚熱、惡創(chuàng)、疽痔、濕痹,下乳汁。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
明,不老、延年。一名野蘭。生山谷。
《名醫(yī)》曰∶生喬山,八月采根,陰干。
案∶《廣雅》云∶飛廉,漏蘆也;陶弘景云∶俗中取根,名鹿驪。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營實
內(nèi)容:味酸,溫。主癰疽惡創(chuàng),結(jié)肉跌筋,敗創(chuàng),熱氣,陰蝕不療,利關(guān)節(jié)。一名墻薇
,一名墻麻,一名牛棘。生川谷。
《吳普》曰∶薔薇,一名牛勒,一名牛膝,一名薔薇,一名山棗(《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牛勒,一名薔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及蜀郡,八月、九月采,陰干。
案∶陶弘景云∶即是墻薇子。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天名精
內(nèi)容:味甘,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輕身、耐老。一名麥句姜,
一名蝦蟆藍,一名豕首。生川澤。
《名醫(yī)》曰∶一名天門精,一名玉門精,一名彘顱,一名蟾蜍蘭,一名覲,生平原。五
月采。
案∶《說文》云∶ ,豕首也;《爾雅》云∶ , ,豕首。郭璞云∶今江東呼 首,
可以 蠶蛹。陶弘景云∶此即今人呼為 ,《唐本》云∶鹿活草是也?!秳e錄》一名天
蔓菁,南文呼為地松;掌禹錫云∶陳藏器別立地菘條,后人不當仍其謬。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決明子
內(nèi)容: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太平御覽》
引作理目珠精,理,即治字),輕身。生川澤。
《吳普》曰∶決明子,一名草決明,一名羊明(《御覽》)。
《名醫(yī)》曰∶生龍門,石決明,生豫章,十月采,陰干百日。
案∶《廣雅》云∶羊 ,英光也。又決明,羊明也;《爾雅》云∶ ,英光。
郭璞云∶英,明也。葉黃銳,赤花,實如山茱萸。陶弘景云∶形似馬蹄決明。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丹參
內(nèi)容: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
氣。一名卻蟬草。生川谷。
《吳普》曰∶丹參,一名赤參,一名木羊乳,一名卻蟬草。神農(nóng)、桐君、黃帝、
雷公、扁鵲∶苦,無毒;李氏∶小寒。岐伯∶咸。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陰。莖花小方如荏
,毛、根赤,四月花紫,五月采根,陰干,治心腹痛(《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赤參,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
案∶《廣雅》云∶卻蟬,丹參也。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茜根
內(nèi)容:味苦,寒。主寒濕,風痹,黃膽,補中。生川谷。
《名醫(yī)》曰∶可以染絳。一名地血,一名茹 ,一名茅搜,一名茜。生喬山。二月
、三月采根,陰干。
案∶《說文》云∶茜,茅搜也。搜,茅搜,茹 。人血所生,可以染絳,從草從鬼?!?nbsp;
廣雅》云∶地血,茹 ,茜也?!稜栄拧吩啤萌?nbsp;,茅鬼;郭璞云∶今茜也,可以染絳。
《毛詩》云∶茹 在阪。《傳》云∶茹 ,茅搜也。陸璣云∶一名地血,齊人謂之茜,徐州
人謂之牛蔓。徐廣注《史記》云∶茜,一名紅藍,其花染繪,赤黃也。按∶《名醫(yī)》別出紅
藍條,非。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飛廉
內(nèi)容:味苦,平。主骨節(jié)熱,脛重酸疼。久服,令人身輕。一名飛輕(已以上四字,原本黑字)。
生川澤。
《名醫(yī)》曰∶一名伏兔,一名飛雉,一名木禾,生河內(nèi),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
陰干。
案∶《廣雅》云∶伏豬,木禾也。飛廉,漏蘆也。陶弘景云∶今既別有漏蘆,則非。此
別名耳。
<目錄>卷一\上經(jīng)
<篇名>五味子
內(nèi)容:味酸,溫。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御覽》引云∶
一名會及?!洞笥^本》作黑字)。生山谷。
《吳普》曰∶五味子,一名元及(《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會及,一名元及。生齊山及代郡,八月采實,陰干。
案∶《說文》云∶ ,豬也。 , 豬草也。 , 也?!稄V雅》云∶會及,五味也。
《爾
雅》云∶ , 。郭璞云∶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侗阕印は伤幤吩啤梦逦墩?,
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