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作為一種基礎性訓練,在中國武術體系中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門派,常把馬步樁作為最基本的樁功之一進行訓練。它一直都被武林前人視為一種不可不練的、對內功的增長和提高搏擊能力極為有效的訓練方法,也常以步法的形式出現(xiàn)在許多套路中。
練任何流派的武功,在練功時都需要內外兼修,二者缺一不可。從煉內的角度講,氣血的調節(jié)、精氣神的修煉、意念意識的培養(yǎng),都要通過樁功來完成。從練外來講,肌肉的力量與骨骼的承受力,以及內臟的抗打擊能力等,也都需要通過樁功訓練來完成。而馬步樁恰恰是能滿足這兩者要求的一個極好的樁法。對此,我們首先從煉內說起。不管何種武功,在演練馬步樁時都要求首先做到心平氣和(或者凝神靜氣)、氣沉丹田、呼吸自然,在意念上都有意念放大、假想等大同小異的要求。也就是說不管哪種武功,通過馬步樁都能得到意念上的特殊鍛煉,使人體的機能在修養(yǎng)和搏擊中都能夠得到充分或者超常的發(fā)揮。
馬步站樁的說法很多,不外乎死樁與活樁之分。一直以來有很多拳友詢問習練太極拳如何站樁?這個問題的答案絕不止于“百家之言”,各人有各人的觀點,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我的老師蔣家駿先生承襲其恩師洪均生先生練樁的觀點“久站必傷筋”,所以一貫主張練“活樁”。我認為亦然。下面僅就陳式洪架太極拳的站樁方法,粗略的介紹一下活樁的練習方法。
首先要求學會站馬步?;緞幼鳎簝赡_平行開立,全腳著地,兩腳間距為一肩寬,屈膝半蹲,膝部不得超過腳尖,架子較低時,大腿接近水平(架子高低要因人而異),身體重心落干兩腳之間。兩手置于左右兩側自然下垂。
要求與要點:身體中正,頭虛領頂勁、頸直、挺胸、塌腰、尾骨微微后翻。舌尖輕抵上頜,口齒輕輕閉合。氣沉丹田,自然呼吸。在馬步的基礎上再結合陳式太極拳立體螺旋轉動的基本纏法規(guī)律來練習太極拳的活樁。具體分解動作及其要領如下:
動作一:兩目平視正前,平心靜氣,全身放松,自然站立。身體面向正前方。兩腳分開一肩寬,腳尖向前,膝微曲,步法為小正馬步。腰要直豎,襠要松圓(尾骨微微后翻,如舉重或欲抬起重物之狀)。兩手貼于兩腿旁,雙肩松下,如同掛在身上一樣,手臂自然下垂。
動作二:眼視正前方不變。身體左轉,胸口斜對左前斜角(與正前方不能超過45度夾角)。兩腳原地不動,左膝上提,右膝下垂;腰襠隨著膝蓋的提落左轉。步法仍為小正馬步。雙手如圖一狀,自然下垂。
動作三:眼視正前方不變。身體右轉,胸口斜對右前斜角(與正前方不能超過45度夾角)。兩腳原地不動,右膝上提,左膝下垂;腰襠隨著膝蓋的提落右轉。步法仍為小正馬步。雙手仍然如圖一狀,自然下垂。
動作一、二、三為練習腰、襠、膝、身法旋轉的基本功法,在練習中,要求循環(huán)連續(xù),身法高低,應因人而異;就個人來講,也應由高而低,循序漸進,不可勉強。這就是陳式洪架太極拳 “活樁” 的練功方法。
要點:太極拳的身法旋轉實為腰、襠、膝的自轉變化,腰、襠隨著膝蓋的提落向左轉或向右轉。膝蓋上提為順纏,膝蓋下垂為逆纏。在身法的旋轉過程中,腿部纏法,只許膝蓋一提一垂,沒有雙順、雙逆的變化,而且絕對不許左右搖擺,要螺旋的松沉下轉。身體旋轉時,軀干是隨著膝蓋的提落,腰、襠的轉動而自然形成上下的立體螺旋轉動,轉動的支點是頭頂?shù)陌贂āR髲念^頂百會穴,通過脊骨,以至尾骨下頭的長強穴,如同上下垂直的一根柱子;這根柱子只能自轉,不能公轉,即不能左右前后搖擺晃動。身體因順逆自轉而形成的立體螺旋轉動,不但能讓臟腑作自我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而且對身體的剛柔也有密切關系。外形的旋轉為柔,而內里產生的螺旋勁則是剛的,這便是太極拳的外柔內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