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養(yǎng)結合,益壽延年--陳氏傳統(tǒng)太極拳的養(yǎng)生功夫
類別:拳經拳論
更新時間:2011-08-11
瀏覽次數(shù):4268
中醫(yī)太極網(wǎng)
拳論有云:“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庇衷疲骸皩N涫抡?,不為養(yǎng)生而成者,小成也?!彼责B(yǎng)生功夫,是太極功夫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tǒng)太極拳所具有的科學鍛煉方式,練中就包含著養(yǎng),應該是養(yǎng)練一體。尤其是陳照奎老師傳授的傳統(tǒng)太極拳,其拳架鍛煉的諸多要領及其內涵,都是練與養(yǎng)結合為一體的。關鍵在于習練此拳的人,是否既明白其動作的技擊內涵,又明白其獨特鍛煉方式在養(yǎng)生方面的神奇功效。本人從以下七個方面來觀察這套太極拳的鍛煉方式與養(yǎng)生的關系。
一、“一動無有不動”的整體健康術
太極拳強調“周身一家”,“一動無有不動”,精氣神、意氣力兼練。陳氏太極拳強調處處以丹田為樞紐,大小動作都由丹田帶動(力起于腳)。并且強調“腰不動,手不發(fā);內不動,外不發(fā)”,還強調“緊要處全在胸中腰間運化”。例如:第一式金剛搗碓6個動作25個勁,每個動作都是整體運作。如此式第6個動作,外形是一個右手握拳的小動作,同時收腹、吸氣、松胯、提肛,胸腰左轉,沉右臀翻左臀;拳上提,則胸腰右轉,沉左臀翻右臀,從中體現(xiàn)胸腰升沉的立體螺旋勁;砸拳震腳,又是呼氣,突腹,胸略往前轉,沉右臀翻左臀,頂勁上領,軀體松沉。從這一個動作就可以看出此拳“一動無有不動”的要領,真正是整體運動、內外兼練、形神兼練。
二、堅持拳走低架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生活、工作節(jié)奏加快,情緒緊張,人體生物鐘紊亂,飲食休息不規(guī)律。腦力勞動多了,體力勞動少了。從而引發(fā)了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骨質疏松、肌肉萎縮、肥胖、骨質增生等病癥。針對這種“上盛下虛”的時代病,我們認為選擇這套走低架、上身中正、勁走螺旋、丹田帶動骨盆運動的傳統(tǒng)陳氏太極拳,肯定有好處,可以改善人體運動系統(tǒng),正如古人云“神仙留下健身方,開襠下胯最為良”。
三、堅持立體螺旋運動
這套拳運作方式的一個特點,就是處處走螺旋勁。四肢講求順逆纏絲,手足運動非圓即弧,絕無直來直去。其上身立身中正,可以左右旋轉,但決不允許左歪右晃,前搖后擺。頭頂百會穴要領勁,松胯,尾骨下沉,脊柱要端正且有對拉拔長之感。這種從根節(jié)到梢節(jié)處處走螺旋勁的運動有利于人體內分泌和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改善,有利于對脊椎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四、堅持以丹田為核心的骨盆運動
因為丹田是在兩個髖骨之內、之上、肚臍之下的小腹部這一塊,這就是為什么在打拳時要求松腰松胯,只有兩胯松開,腰部才能左右運轉自如。這個“丹田運動(骨盆運動)的空間”經常運動,可以改善人體的呼吸、消化、內分泌、生殖系統(tǒng)以及性功能。
五、在放松求柔的基礎上,發(fā)勁時松活彈抖
太極拳的這種運動方式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使心腦獲得充足的血氧;同時,可以增進胃腸蠕動,降低血液中的膽吲醇,去病解乏。所以,有句俗話說“百步走不如抖一抖”。
六、極好的有氧代謝運動
現(xiàn)在,國際上提倡最佳的運動方式是有氧代謝運動,即是一種調整人體吸入、輸送與使用氧氣代謝功能,增強體質的耐久性運動。
有氧代謝運動有六大特征:(1)必須是大骨節(jié)、大肌肉群參與運動;(2)強度低,耐力強;(3)有節(jié)奏;(4)不中斷;(5)持續(xù)運動時間不少于十五分鐘左右;(6)運動結束時,不氣喘。大家可以拿以上六個特征來對照這套陳氏太極拳一路83式,其恰好完全符合上述的每一個特征。請看:(1)拳走低架,肯定是大骨節(jié)、大肌肉群參與運動;(2)打拳過程中,重心始終偏于一條腿,強調兩腳的虛實互換,襠走下弧,對耐力的鍛煉效果顯著;(3)這套拳不同于其它速度均勻的運動,而是強調快慢相問,有節(jié)奏;(4)連綿不斷,靜運無慌,不中斷,一氣呵成;(5)這套拳(一路83式)從起式到收式結束,正好打15分鐘左右;(6)這套拳打完后,流汗而不氣喘。所以說這套拳是一種比較好的有氧代謝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