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每天早上,于顯盛老人都會到公園打太極拳。
每天早上,在思想公園大家都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領著一群人打太極
這位老人從小習武,精通多種武術,如今已經百歲的他身體倍兒棒
■記者 盧真珍 實習生 鞠然
在中山路和平廣場旁邊的思想公園里,每天早上大家都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領著一群人打太極。這兩天天氣轉冷,跟著老人打太極拳的人都不出來了,只有老人還堅持。這位老人叫于顯盛,上星期剛過100歲的生日,他打拳已經有80多年的時間了。
15歲就開始練拳
昨天早上,記者來到思想公園見到了于顯盛老人。于顯盛老人頭戴一頂鴨舌帽,神態(tài)慈祥,走起路來又穩(wěn)又快,除了耳朵有點兒背以外,身體什么毛病也沒有,給人的感覺好像只有七八十歲似的。他打拳也是虎虎生風,隨手擺出幾個動作就能看出對太極拳很有研究。老人說自己打拳已經有80多年的時間了。
于顯盛老人為人特別的謙虛,他說:“我打得不好,就是為了好玩兒?!迸赃呉黄鹁毴睦先藗冋f,其實老人精通各種武術,但年齡大了以后,更偏愛太極拳。
老人每天早上都去打太極拳,只要不是雨雪等惡劣天氣,夏天早上7點左右,冬天早上8點左右,一定能看到老人的身影。
于顯盛老人15歲的時候從山東掖縣闖關東到了大連,因為自己很喜歡武術,到大連后他開始拜師學藝。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像長拳、太極拳、舞劍都是老爺子常練的。很多武術愛好者常去勞動公園或中山廣場,于大爺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經常在一起切磋。
直到79歲才正式“退休”
于顯盛老人15歲來大連,后來自己當經理開了家食品雜貨門市,生意也不錯,公司合營后,老人的工作就變成了食品雜貨公司的采買,每天都騎著自行車穿行在大連的各個市區(qū),這一干就又是幾十年。這個工作本來就需要有很好的體力,騎車走街串巷的,不少人到50歲左右就沒有辦法再繼續(xù)出來采買了。可于顯盛老人一直騎車到退休。不僅如此,因為他的身體好,工作能力強,退休后又被公司返聘,依舊奔波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到他79歲的時候,家人實在放心不下老人每天穿梭在危險的馬路上,硬是要他回了家。到這時,老人才算是正式退休。
上周一的晚上,在星海廣場附近的一家飯店里,于顯盛老人的家人為他慶祝了99歲的生日(其實今年老人已經100歲了,但是按照傳統(tǒng),百歲以上老人的每個生日都當成99歲)。
老人不收徒只免費教拳
一位跟隨老人練太極拳的阿姨告訴記者,于顯盛老人性格特別好,非常的耐心,每一個動作都教得特別到位,還把自己家里的拳譜借給他們研究。這樣,跟隨于顯盛老人打拳的人越來越多。
街坊們說,還有一位姓楊的大叔,曾經跟著老人一起打拳,后來得了癌癥,仍舊每天堅持打拳,練習太極拳讓楊大叔的心態(tài)很平和。楊大叔有這樣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其中就受于顯盛老人的影響。
不少人想拜于顯盛老人為師,學習打太極拳,可老人總是笑著說:“我打得不好?!辈贿^只要有人想跟他學拳,他都會一招一式認真教人家。從不收好處費,也從不承認自己是師傅。久而久之,在這個小公園里就出現(xiàn)了不少跟著于顯盛老人一起打拳的人。
天天打拳,上下五樓不費勁
于顯盛老人的小女兒于曉玲告訴記者,在她小時候,父親平時除了自己練武,還經常帶著她和姐姐上山下海,甚至把兩個女兒送到大連武術名家那里學習武術,但是由于比較忙,她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打拳了。她很佩服父親的毅力,退休以后每天打拳從未間斷。前幾年身體好時,不僅打太極還打長拳,后來才專攻太極的。
于顯盛老人住在5樓,每天要上下5樓好幾次。真像廣告中說的那樣“上五樓不費勁”。他經常自己出去轉轉,不僅能洗衣服、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條,前一陣竟然還把家里的窗戶擦了一遍。
很多人向于顯盛老人討教長壽的秘訣。大家總結起來,于顯盛老人的心態(tài)特別好,總是笑呵呵的,從來不發(fā)火。老人還特別關心時事,每天都看報紙聽新聞。當知道是晚報記者來采訪他時,他說:“《大連晚報》好呀,我天天看!”
于顯盛老人教過很多人打拳,他把自己多年的體會無私地跟大家分享,希望能把太極拳這一武術發(fā)揚,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年人通過打拳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來源:大連晚報 責任編輯:趙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