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運動在輕松中收獲健康
類別:亞健康狀態(tài)
更新時間:2008-07-18
瀏覽次數:5065
中醫(yī)太極網
鍛煉并非特指激烈的體育運動,走路、慢跑、爬樓梯甚至做家務都能起到鍛煉效果
溫和運動,在輕松中收獲健康
很多人在運動面前都是“不守信者”:辦了健身俱樂部的年卡,結果一年只用了幾次;自己定好的第二天晨跑卻被瞌睡蟲擠掉了時間;因為工作或朋友間的應酬,周末固定的運動項目又要缺席……
事實上,你大可不必為此內疚或遺憾,因為健康運動不一定非得裝備齊全在運動場所跑啊跳啊,只要有心,平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點滴習慣同樣能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
健康專家
力倡溫和運動
關于運動和健康之間的關系,雖然有些人推崇少吃少喝少動的烏龜式養(yǎng)生,但主流健康專家的觀點還是——適度運動有利健康。權威醫(yī)學讀物《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曾對哈佛大學的16936名畢業(yè)生進行長達16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fā)現,喜歡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的死亡率為根本不參加體力活動人的一半;當人30歲以后,由于身體的各項生理機能以每年0.75%-l%的速率下降,不運動的人和坐著工作的人,生理機能退化的速率是經常鍛煉者的兩倍。
然而,醫(yī)學專家們重點指出的問題是,經常鍛煉并非特指激烈的體育運動,而只要是適度、適量的運動和活動,都能起到鍛煉效果。所調適度,大約是每周消耗2000千卡熱量的運動量,即相當于打2-3小時的乒乓球,分攤到每天,大約只要累積相當于半小時溫和運動的活動量,而這些活動量可以來得非常簡單,如下公共汽車后快走15分鐘回家,再做20分鐘的其他體力活動就夠了。
專家把這種適度鍛煉的方式叫做溫和運動,30歲以后的人,尤其是工作中已有大量體力透支的人們,更適合這種不用刻意的運動方式。
最早提出這個設想的體育老師布林姆·杰佛里斯在他所在的學校做過一項訓練計劃,讓學校部分教職工定時定量進行疾行、慢走、娛樂、園林勞動等溫和訓練,結果幾個月時間,凡參加這一訓練計劃的教職員工都說他們的健康狀況有所改善。
溫和運動
適合大多數人
登山容易扭傷腳、打籃球容易被撞傷、跑步之后容易出現關節(jié)痛,甚至號稱最健康的運動游泳,也會突發(fā)心臟病等意外。北京大學運動研究所張教授說,如今運動健身蔚然成風,但有很多人沒有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結果反而出現運動損傷,尤其是心血管、骨質危險方面,常常發(fā)生一些意外,所以運動要注重合理性和計劃性。
一般來說,體質不大好的人在進行太高強度的運動時,可能無法適應;同樣,太長時間沒參加運動的人,忽然參加太劇烈或者時間太長的運動,也會讓身體吃不消。再者,不少上班族平時工作中精力透支已比較嚴重,加上睡眠不足等問題,如果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對身體的影響可能弊大于利。
而走路、騎車、做操甚至打掃房間干家務等溫和鍛煉的好處在于,基本以有氧運動為基礎,通過一定量的全身運動,全面提高人的機能,進而改善人的身體素質。專家指出,進行這些有氧運動的特點是,能量主要由氧化體內的脂肪等物質來提供,約三分之二的肌肉群都參與運動,其強度大約在低到中度之間,而這些運動持續(xù)時間最好是35-45分鐘或稍微更長些。
人在進行這些運動的時候,不但吸入氧的量是安靜狀態(tài)下的數倍,長期堅持還有提高機體抵抗力、延緩衰老、增加工作效率等作用,所以,非常適合一般人健身的方式,這些運動包括走路、慢跑、健身操、游泳、騎自行車等,一些家務勞動也能起到一定鍛煉效果。而如果能結合冥想、靜坐、瑜伽、太極等內部調和方法,還能起到調節(jié)精神、消除壓力等作用。
加些“瑣碎運動”助代謝
溫和運動的另一個好處是,其中很多如走路、騎車、做家務等方式,不需要刻意在健身館和健身中心完成,只要日常生活中、上下班過程中以及工作間隙,都可以進行,不必刻意抽時間去某運動場所,所以更適合時間不夠用的現代人。而這些運動和活動方式也因為便利,相對比刻意運動更容易被人們養(yǎng)成習慣。
同樣,覺得運動不足的上班族還可以在一些瑣碎時間和機會上下功夫,來彌補自己平時的鍛煉不足。比如,回家或者上辦公室,每天由坐電梯改走樓梯;外出公務會客時間充足情況下能有機會走路就多走路;利用等車、等人、寫文件休息期等機會進行收腹練習;坐在辦公室或者公共汽車上時,進行腳尖活動練習。諸如此類的“瑣碎運動”常常進行,會和儲蓄罐里的硬幣一樣,積攢下來對健康也是很大一筆收獲,除了幫助塑造體型之外,還有利增加自己的基礎新陳代謝,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因人而異選擇運動方式
推薦走路、勞動等溫和運動,并不意味著就不要打球、負重等其他運動了。不同人的喜好、不同人群也有不同的運動條件,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并做到時間、量以及強度的合理化,都是有益健康的事情。
一般來說,專家推薦人們的運動強度可以用簡單的心率為指標。有氧運動的目標心率一般在(220-年齡)×60%至(220-年齡)×85%之間;每次運動時間從二三十分鐘增加到四十五分鐘;運動頻率達到每周三次,并能一直堅持,一般能達到良好運動效果。
在運動方式選擇上,可以根據年齡、身體特點等因素來選,如老人選擇散步、跳交誼舞、太極等項目,年輕女性選擇瑜伽、普拉提、體操等;瘦弱者選擇有助于增加體魄的引體向上、俯臥撐、器械體操等項目。
也可以根據個人性格特點來選,如緊張性格的選多變的球類比賽,以增加冷靜應對能力,膽怯者選擇游泳、溜冰等需要克服膽怯心理、挑戰(zhàn)自己的活動,孤僻型性格的人選籃球、排球等團隊運動,增進交流的能力,急躁型的人選下棋、打太極拳等培養(yǎng)穩(wěn)健性格的運動。
當然,運動選擇還是要能符合自己興趣愛好,因為對有興趣的運動,人們堅持的可能性也會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