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一段時間,初步體會打拳一定要細細的品味,靜心慢練打出太極拳的味道,其中重心轉(zhuǎn)換的襠走后弧和襠走下弧就是一個重要的例子。開始我搞不清襠走后弧和襠走下弧的區(qū)別,打拳時機械地想著即要走下弧又要走后弧,結(jié)果有些拳勢就做不來,比如:中盤動作三的第二動就只能是走下弧而不能走后弧...
一.太極拳系內(nèi)家拳,力出于骨、勁蓄于筋,不求皮堅肉厚,而求氣沉骨堅,故無張筋錯骨之苦,無跳躍奮力之勞,順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為返本歸原之功夫。 二.練太極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確,則進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覺。學者宜細心體味之。 三.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鐺,到老...
一、球體感是掤勁產(chǎn)生的源泉 太極拳,掤勁拳。掤勁是太極拳的靈魂。 太極拳的運動形式非圓即弧,它的顯著特征是弧線運動,有一個無形的、多變的、運動中的球體轉(zhuǎn)動軌跡。 太極拳運動中要求的球體感其本質(zhì)是膨脹,膨脹產(chǎn)生了太極拳特有的掤勁。太極拳的掤勁是運動中的掤勁、滾動中的掤勁、弧線中...
武術(shù)圈里經(jīng)常閑聊的主要話題之一,什么是武術(shù)的最高境界? 一說 :李小龍學習中國詠春、西洋拳擊、法國踢腿術(shù)、泰拳、空手道于一身,招法顯現(xiàn)都有跡可查。他的靈活多變和揉,所有技法自然應對的一擊至今無可比擬,所以被各國技擊界稱之為現(xiàn)代“技擊之王”,他已達到了武術(shù)最高境界。 二說:張三豐,董海川、李...
武術(shù)太極拳是有文化的人習練的拳種,特別在高科技時代更是如此。 武術(shù),不是武人之術(shù),應為文人之術(shù)。怎講?武人常被人看成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尚武之人,說得不對,武人應有較高的文化程度。一位美籍華人拳家來華論武,他說,在美國,學生沒有大學以上學歷不能傳教,很正...
1、陳卜創(chuàng)太極拳,這個提法是陳鑫說的。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自序”中有:“明洪武七年,始祖諱卜耕讀之余,而以陰陽開合運轉(zhuǎn)周身者,教子孫以消化飲食之法,理根太極,故名曰太極拳?!? 2、陳王廷創(chuàng)太極拳,此說是唐豪、顧留馨發(fā)明的。唐豪三下陳家溝考察,發(fā)現(xiàn)《陳氏家乘》陳王廷“長短句”中有...
(一)太極拳概論 太極拳的前輩宗師和經(jīng)典著作講,打太極拳用的是“虛無勁”,即“意”。準此道者,謂之正路??上?,時下少之又少打太極拳用的是“習慣力”。以此行拳,謂之歧路。這成太極拳的主流。太極拳傳至當代,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1、對太極拳的理法不理解譬如,“ 意”, 是怎...
太極拳架是太極拳全部內(nèi)容的基礎(chǔ),即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桿、推手功夫的基礎(chǔ),檢查太極拳是否達到標準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外形: 檢查一個學員的太極功夫如何,首先從外形看起,外形動作是否規(guī)矩。包括以下幾方面: 1、身法是否端正,美觀。上身端正...